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湓口的意思、湓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湓口的解釋

古城名。以地當 湓水 入 長江 口而得名。 漢 初 灌嬰 始築此城。故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後改名 湓城 , 唐 初又改 浔陽 。為沿 江 鎮守要地。 唐 曹松 《九江送方幹歸鏡湖》詩:“客路抛 湓口 ,家林入鏡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湓口是中國古代地理文獻中記載的重要地名,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地理方位 湓口指湓水(今名龍開河)彙入長江的河口位置,位于唐代江州浔陽縣境内,即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北部。《水經注》卷三十九記載:“湓水出豫章艾縣界……北入于江”,其入江處形成天然港口,故稱“湓口”。

二、曆史沿革 該地名最早見于《漢書·地理志》,屬廬江郡,東漢時期設置湓口城。晉代在此置戍,成為長江中遊軍事要沖。《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記載,南朝梁承聖二年(553年)曾在此置僑郡,隋開皇年間并入彭蠡縣。

三、文學意象 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濕”的經典描述,使湓口成為文人墨客抒發離愁别緒的文化符號。宋代《太平寰宇記》特别标注此地為“商旅往來之要津”,印證其曆史交通地位。

四、水文考證 清代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詳述:“湓水發源于瑞昌縣清湓山,西北流經湓口入江”,現代地理勘測證實該河道走向與古籍記載基本吻合。

網絡擴展解釋

“湓口”是一個曆史地理名詞,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湓口(拼音:pén kǒu,注音:ㄆㄣˊㄎㄡˇ)是古代地名,因位于湓水(今稱龍開河)與長江交彙處而得名。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是漢代至唐代的重要沿江城鎮。

2.曆史沿革

3.戰略地位

湓口地處長江中遊南岸,控扼水陸要沖,曆史上為兵家必争之地,是鎮守長江沿線的重要據點。

4.文化關聯

唐代詩人曹松在《九江送方幹歸鏡湖》中寫道:“客路抛湓口,家林入鏡中”,側面印證了湓口作為交通樞紐的地位。

湓口見證了九江地區從漢代到唐代的軍事與交通發展,其名稱變化與地理位置共同反映了古代長江流域的城鎮建設史。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地方志或曆史地理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偪窄比衆不同波羅樹不得其門而入成配逞臆陳子昂醇謹單竭虭蟧笃悠悠恩意二昆煩渴費籌風行岣嵝行陣含傷寒碎喉頭揮戈返日賤妓奸擄燒殺澗栖緘書加入近地點卷舌元音快餐虧敗斂怨求媚力夫轹籍龍腦漿脈發沒白沒黑南冠客拈酸潑醋蚍蝣千裡之足秦舞陽七泉漆身吞炭筌魚任恤潤筆錢聖業熟石灰俗調速度滑冰雖覆能複踏屣停牌土滿遺金僞局香鴨下意識械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