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聰明敏捷。 漢 王符 《潛夫論·贊學》:“君子敦貞之質,察敏之才,攝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師,文之以《禮》《樂》,導之以《詩》《書》,讚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不有濟乎?”
“察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聰明敏捷,同時延伸出對事物觀察敏銳、洞察力強的釋義。以下為詳細解析:
聰明敏捷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王符的《潛夫論·贊學》,原文提到“察敏之才”,強調君子需具備聰慧與機敏的資質。
觀察敏銳
部分現代釋義擴展為“對細節觀察入微,能迅速把握事物本質”,常用于形容人的分析判斷能力。
古代文獻引用:
《潛夫論·贊學》中提到:“君子敦貞之質,察敏之才……教之以明師,文之以《禮》《樂》”,此處将“察敏”與學識修養結合,強調智慧與敏捷并重的特質。
現代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在分析問題、洞察細節時的敏銳性,例如:“他察敏過人,總能發現數據中的關鍵線索。”
“察敏”兼具傳統與現代的雙重語義。古代側重智力與行動力的敏捷,現代更強調觀察與判斷的深度。需注意不同語境下的側重點差異,如學術讨論中可能偏向古典釋義,而日常用語更傾向觀察力的表達。
若需進一步考證文獻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潛夫論》原文或現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