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owering;high-spirited]∶人的氣勢高昂,精神奮發
(2) [have an impressive appearance]∶形容氣度不凡的樣子
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 臯之業耶。—— 明· 劉基《賣柑者言》
(1).出群;高潔。《楚辭·蔔居》:“寧昂昂若千裡之駒乎?将氾氾若水中之鳧乎?” 王逸 注:“昂昂,志行高也。”《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昂昂 子敬 ,拔迹草萊。” 張銑 注:“昂昂,出羣貌。” 宋 梅堯臣 《讀蟠桃詩寄子美永叔》詩:“其人雖憔悴,其志獨昂昂。”
(2).器宇軒昂貌。《隋書·音樂志下》:“顒顒卿士,昂昂侯甸。” 唐 韋應物 《上東門會送李幼舉南遊徐方》詩:“令姿何昂昂,良馬遠遊冠。”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浙江辦理秋瑾革命全案》:“當下傳言速請入,來了昂昂二少年。大家席地團團坐,送茶一杯是清泉。”
(3).耿介貌。 唐 歐陽詹 《懷忠賦》:“惟玉石之明分,亦薰蕕之自别。是以謇謇心兢,昂昂面折。”
(4).驕傲自負貌。 宋 蘇轼 《漁樵閑話錄》卷下:“子知之乎?昂昂然擅威福,恣暴6*亂,毒流於人之骨髓,而禍延於人之宗族者,此形雖未化而心已虎矣。” 明 沉鲸 《雙珠記·獄中冤恨》:“身據蒺藜中,兀自昂昂強橫也。”楚劇《葛麻》第一場:“見了旁人一禮還一禮,見了員外昂昂不動,豈不丢了一個揖?”
(5).高仰貌。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奉懿旨撰》詩之十六:“四月夏氣清,蠶大已屬眠。高首何昂昂,蛾眉復娟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昂昂漢語 快速查詢。
昂昂是現代漢語中具有雙重意象的疊音形容詞,其核心語義可概括為:
一、基本釋義
氣宇軒昂貌(《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形容人儀态挺拔、精神飽滿的狀态,如"昂昂然立于朝堂"(《漢語大詞典》)。該用法可追溯至《楚辭·蔔居》"甯昂昂若千裡之駒乎",以駿馬昂首比喻士人高潔品格。
聲音高昂狀(《古代漢語詞典》):特指聲調激越洪亮,如明代何景明《憶昔行》"昂昂七尺珊瑚枝",以器物拟聲強化意境表達。
二、語義演變 該詞在《說文解字》中本作"卬",段玉裁注"舉首也",後加"日"部強調光明意象,形成現代字形(《漢字源流字典》)。唐代始出現疊用形式,如柳宗元《吊屈原文》"昂昂若人兮",完成從動作描述到狀态定型的轉變。
三、使用規範 普通話讀作áng'áng(陽平調),方言中仍存古音ngang ngang(《漢語方言大詞典》)。書面語多用于褒義語境,如"雄姿昂昂";口語中偶作戲谑,如"昂昂乎廟堂之器"(《警世通言》)。
“昂昂”是一個漢語疊詞,讀音為áng áng,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及用法:
精神振奮,氣度不凡
形容人氣勢高昂、器宇軒昂的狀态。例如明代劉基《賣柑者言》中“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指官員氣度不凡的樣子。現代漢語中常用“雄赳赳,氣昂昂”形容鬥志昂揚的姿态。
高潔出衆
源自《楚辭·蔔居》“甯昂昂若千裡之駒乎”,王逸注“志行高也”,表示品格高潔、志向遠大。後也用于形容人物出類拔萃,如《三國名臣序贊》“昂昂子敬,拔迹草萊”。
驕傲自負或耿介不屈
部分文獻中引申為驕傲神态(如“驕傲自負貌”)或性格耿介(如“耿介貌”),需結合語境判斷。例如《隋書·音樂志》“颙颙卿士,昂昂侯甸”含威嚴莊重之意。
單字“昂”的延伸
單字“昂”本義為仰頭(如“昂首”)、精神振奮(如“昂揚”)或物價高(如“昂貴”),疊用後強化了氣勢與神态的描寫。
近義詞:軒昂、激昂、高亢
反義詞:萎靡、頹喪、卑怯
若需更多例證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騃颠兵交參股超負荷插子成準穿心蓮翠駁丁人滌瑕惰肆督視二十四神發令風殿風急浪高感光材料赓本鼓歌姑熟亭畫報圜府荒湛患禍箭栝腳丫假形系纜柩辂狷行訣絕钜鏕可惱狂飲暴食來宜雷火籤兒類族黎女茂育蟠螭趺剽怸青鞵全神關注缺然殺越濕家失張冒勢鼠尾草隋珠荊璧鐵嘴鋼牙通職蛙吹睕睕文弊五衰相熟香岫鮮煇喜不肯謝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