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unk] 樹幹
樹幹。 唐 白居易 《有木》詩之七:“託根附樹身,開花寄樹梢。” 元 陳樵 《山房》詩:“門外樹身無歲月,山中人語帶煙霞。”
“樹身”是漢語詞語,拼音為shù shēn,注音符號為ㄕㄨˋ ㄕㄣ,其核心含義為樹幹,即樹木的主幹部分。以下是具體解釋和補充信息:
字面意義
指樹木的主幹部分,即從根部到樹冠之間的主體結構。例如古詩文中:“託根附樹身,開花寄樹梢”(唐·白居易《有木》詩),此處“樹身”即強調樹幹的核心地位。
引申用法
在文學或日常表達中,也可比喻事物的核心或本質。例如:“樹身”可象征家族、事業等的基礎或關鍵部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
若需進一步了解“樹身”在成語或文化中的引申含義,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文學典籍。當前主流解釋仍以“樹幹”為核心。
《樹身》是指樹木的主幹部分,也可引申為事物的主要部分或本體。樹身是樹木生長中最為重要的部分,支撐着樹木的枝葉和果實,代表了樹木的穩定和力量。
《樹身》的拆分部首是木,表示與樹木相關;筆畫數為9畫。
《樹身》一詞源自古代漢語,含有關于樹木生長的意義。在繁體字中,樹身的寫法為「樹身」。
在古代漢字中,樹身的寫法略有不同,古時的寫法為「樹軀」或「樹幹」。
1. 在森林中,參天大樹的樹身高聳入雲,給人一種莊嚴威武的感覺。
2. 這本書的作者以社會為樹身,剖析了社會的方方面面。
1.樹木:指的是各種不同種類的樹。
2.樹幹:指樹木的主幹。
3.樹枝:指樹木從幹部分分出的伸出部分。
1.主幹:和樹身同義,指事物的主要部分。
2.本體:和樹身同義,指事物的實質和核心。
1.樹葉:指樹木的綠色植物器官,與樹身相對。
2.樹根:指樹木向下生長的部分,與樹身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