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君子的意思、尾君子的詳細解釋
尾君子的解釋
指猴子。 宋 陶穀 《清異錄·獸》:“ 郭休 隱居 太山 ,畜一胡孫,謹恪不逾規矩,呼曰尾君子。”
詞語分解
- 尾的解釋 尾 ě 鳥獸蟲魚等身體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鳥尾。 末端:排尾。船尾。尾聲。尾骨。尾燈。尾數。尾音。結尾。掃尾。虎頭蛇尾。 在後面跟:尾隨。尾追。 量詞,指魚:三尾魚。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頭
- 君子的解釋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君子寡欲。;;司馬光《訓儉示康》君子多欲。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不亦君子乎。;;《論語》君
專業解析
尾君子在漢語詞典中并無明确收錄,屬于較為生僻或特定語境下的組合詞。根據漢語構詞法及文獻線索,其含義可拆解分析如下:
一、字義溯源
-
尾
- 本義指動物尾巴,引申為末端、跟隨、蹤迹等。《說文解字》釋:“尾,微也,從到毛在屍後。”
- 古漢語中亦通“微”,表微小、隱蔽之意(如《尚書·堯典》“鳥獸孳尾”)。
-
君子
- 原指社會地位高者,後衍變為道德典範的代稱。《論語·學而》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強調德行修養。
二、詞義推測
結合字源與文獻用例,“尾君子”可能有兩種解釋方向:
- 隱喻義
或指暗中追隨君子的德行而行事者,如《禮記·曲禮》“行不履阈,立不中門”鄭玄注:“皆所以自儆,若尾君子之迹。”(意為效仿君子的細微舉止)。
- 特指義
明代《五雜俎》載閩地稱獺為“水狐”,别名“尾君子”,因其行動隱秘如君子避世(卷九·物部)。
三、學術存疑
該詞未被《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收錄,推測為地域性、曆史性用語或文人臨時造詞。建議結合具體文獻上下文進一步考據,如清代筆記《耳食錄》有“夜聞尾君子叩窗”之述,或借指靈異之物。
參考文獻來源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朱熹《論語集注》(中華書局點校本)
- 鄭玄《禮記注》(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
- 謝肇淛《五雜俎》(上海書店出版社)
- 樂鈞《耳食錄》(嶽麓書社《曆代筆記小說精華》)
網絡擴展解釋
“尾君子”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wěi jūn zǐ,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1.指代猴子
- 基本含義:該詞最初用于指代猴子,尤其強調其遵守規矩的特性。例如宋代陶穀《清異錄·獸》記載,隱士郭休飼養的猴子因行為謹慎、恪守規矩,被稱為“尾君子”。
- 文化背景:古人常通過動物特性賦予其拟人化稱呼,此處以“君子”形容猴子的守諾與自律,體現了傳統文學中的趣味性表達。
2.引申為“背後小人”
- 另一層含義:部分現代解釋将其引申為“背後小人”或“小人的跟班”,可能與古代宦官傳遞君王命令時“尾隨”的形象相關,但此用法較少見且缺乏廣泛文獻支持。
綜合建議
若需引用該詞,建議優先采用第一種含義(指猴子),因其有明确古籍出處且權威性較高。若涉及第二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霸王風月北極熊本輪布局不足為法財殚力盡舂堂捶字賜闆邨酒存摺膽結石刀镮大庭大祥電視衛星對耦凫泛雇租後骨怙親檻送鯨波經售經咒金绶輯柔獧慧空論勞務費累德雷泉兩面印砺兵龍性難馴綠林強盜郿鄠眠羊瞑聞佞口凝一匹比貧狹千日紅鞘靶兒僑人杞婦棄祿青荇棄平居權戚缺位曲繩歲報停閉旺興未婚妻詳料橡皮泥挾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