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天的鐘聲。 唐 劉得仁 《秋晚與友人遊青龍寺》詩:“暮鳥投嬴木,寒鐘送夕陽。” 唐 方幹 《登龍瑞觀北岩》詩:“促韻寒鐘催落照,斜行白鳥入遙空。”
“寒鐘”是一個漢語詞彙,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寒鐘”指寒冷天氣中的鐘聲,常用來營造孤寂、清冷或深遠的意境。例如:
“寒鐘”多用于描寫秋冬或寒冷時分的場景,通過鐘聲的悠遠傳遞寂寥、時間流逝之感,如:
“斜行白鳥入遙空”中,鐘聲與飛鳥形成動靜對比,強化空間縱深感。
該詞通過“寒”與“鐘”的組合,既點明物理環境(寒冷天氣),又賦予聲音以情感色彩(孤寂、清冷),是古典詩詞中典型的意象表達。更多用例可參考唐代詩作或相關文學解析。
寒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寒”和“鐘”。
“寒”字的部首是“宀”,共有5個筆畫;“鐘”字的部首是“钅”,共有8個筆畫。
“寒鐘”一詞源自唐代杜牧的《寄白公紳書》,原句為:“寒鐘暮雲起,更漏夜台清。”這句詩描寫了晚上寒冷時鐘聲、雲彩和夜晚清淨的圖景,後來被用來形容寒冷的冬夜。
在繁體字中,“寒”字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而“鐘”字則寫作“鐘”。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寒”字的寫法較為複雜,有許多變體,若以楷書形式寫作“寒”字的時候,其字形呈現橫折狀。
1. 冬日的夜空中,傳來了寒鐘的聲音。
2. 寒鐘聲中,我們一家圍坐在暖爐旁,享受溫暖的時光。
寒冬、鐘樓、鐘聲、寒冷、寒風等。
冬寒、冷鳴、冰寒、寒冷等。
暖和、溫暖、炎熱、炎夏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