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威禮的意思、威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威禮的解釋

敬畏而有禮節。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臣聞帝王之於親戚,愛之雖隆,必示之以威禮;寵之雖貴,必示之以法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威禮”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該詞指「敬畏而有禮節」,強調在保持威嚴的同時遵循禮儀規範()。這一概念常見于古代君臣關系或權威場合,體現權力與禮制的平衡。

二、曆史出處 最早見于晉代史學家袁宏的《後漢紀·桓帝紀下》:「臣聞帝王之於親戚,愛之雖隆,必示之以威禮;寵之雖貴,必示之以法度。」()此處強調統治者對親屬既要施恩,又需通過威嚴與禮法維持統治秩序。

三、字義拆分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政治倫理語境,現代多出現在曆史文獻研究或特定禮儀場景中。其核心價值在于平衡權威與禮制,既不同于單純的威懾,也區别于無原則的謙恭。

如需了解該詞在具體古籍中的引申用法,可查閱《後漢紀》相關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威禮

威禮是一個複合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女(nv)和礻(shi),分别表示“女性”和“祭祀”。女表示人物性别,礻為“示意、禮節”的意思。

威禮的筆畫分别是6畫和4畫,總共有10畫。女有3畫,礻有7畫。

威禮一詞來源于儒家經典《論語》中的“禮”和“威”的合稱。儒家強調禮儀與權威的統一,認為隻有在禮儀的規範下,威嚴才能得到體現。因此,“威禮”成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理念。

在繁體字中,威禮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寫法中,威和禮的部首有所不同。威的部首為力,禮的部首為示。所以古代寫法中的威禮分别為:危和示。

以下是對威禮的使用例句:

與威禮相關的組詞有:威風、威嚴、禮節、禮貌等。

與威禮近義詞有:威武、嚴峻、莊重等。

與威禮反義詞有:謙和、隨便、放任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