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煉丹的鼎。 唐 呂岩 《七言詩》之十六:“九三鼎内烹如酪,六一爐中結似霞。”
“九三鼎”是一個源自道教文化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九三鼎指煉丹的鼎,是道教煉丹術中使用的器具。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道士呂岩(呂洞賓)的《七言詩》之十六:“九三鼎内烹如酪,六一爐中結似霞”,形象描繪了鼎内煉制丹藥的過程。
詞源與象征意義
文化背景
該詞反映了道教外丹術的實踐,唐代是外丹術的鼎盛時期,呂岩的詩句印證了煉丹過程中鼎與爐的協同作用。
現代語境中,“九三鼎”多用于古典文學研究或道教文化讨論,日常使用較少。部分詞典(如漢典)将其收錄為古漢語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七言詩》原文或道教煉丹術相關文獻。
《九三鼎》是指一種古代的金屬容器,通常用于供奉祭祀或裝飾的用途。
《九三鼎》的部首是“金”,由7個筆畫組成。
《九三鼎》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它是商朝時期的一種重要器物。
繁體字為「九三鼎」。
古代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但《九三鼎》的古時字形與現代字形大緻相似,依然是由7個筆畫組成。
這座古墓中出土了一隻日用陶鼎,而九三鼎則放在中央供奉大殿中。
九鼎、方鼎、圓鼎、銅鼎、大鼎。
九鼎、方鼎、圓鼎。
小鼎、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