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冥默的意思、冥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冥默的解釋

(1).玄深。《文選·班固<幽通賦>》:“道修長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 李善 注引 劉德 曰:“冥默,玄深,不可通至。”

(2).猶玄默;沉靜。 南朝 梁元帝 《陶弘景碑銘》:“肇彼冥默,翻成協贊,身託外臣,心同有亂。” 唐 李群玉 《始忝四座奏狀聞薦蒙恩授官》詩:“冥默 楚 江畔,蕭條林巷空。” 清 孫枝蔚 《哭吳後莊》詩之三:“恨爾竟無知,夜臺長冥默。”

(3).指死亡。《文選·顔延之<陶徵士诔>》:“近識悲悼,遠士傷情,冥默福應,嗚呼淑貞。” 劉良 注:“雖冥默無象,固應神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冥默”一詞在古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玄深幽遠
    指事物或道理深邃難測,常用于描述抽象哲理。例如《文選·班固〈幽通賦〉》提到“夐冥默而不周”,李善注引劉德解釋為“玄深不可通至”。

  2. 沉靜寡言
    形容人性格内斂、沉默不語的狀态。如南朝梁元帝《陶弘景碑銘》中“肇彼冥默,翻成協贊”,唐代李群玉詩作“冥默楚江畔,蕭條林巷空”均體現此意。

  3. 隱喻死亡
    通過含蓄方式指代生命的終結。例如《文選·顔延之〈陶徵士诔〉》中“冥默福應,嗚呼淑貞”,劉良注解為“雖冥默無象,固應神也”。

二、現代引申義

查字典等現代辭書将其歸類為成語,定義為“沉默寡言,不願表達意見”,更側重性格描述。

三、使用語境

建議在閱讀古籍時優先參考“玄深”“沉靜”“死亡”三層原始含義,現代語境下可按成語理解。如需完整文獻例證,可查閱《昭明文選》相關篇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冥默:詞義解釋

冥默(míng mò)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人們在心靈深處沉默、寡言的狀态,不願意表達或交流,内心深處的隱忍和無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冥(míng)- 山(山字頭)
默(mò)- 黑(黑字底)

來源和繁體

冥默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道教哲學和修行理念中。在道家文化中,冥默被視為修行者心靈的淨化過程,通過降服自我、控制欲望和情緒,達到超脫的境地。

繁體字為「冥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冥默」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些文獻中将「冥默」寫作「冥冢」,但字義仍然相同。

例句

1. 他在課堂上總是冥默寡言,很少與别人交流。
2. 面對挫折,她選擇了冥默以尋找内心的平靜。

組詞

冥默的組詞有:冥思默想、冥思苦想、冥思默德等。

近義詞

冥默的近義詞有:沉默、寡言、無聲。

反義詞

冥默的反義詞有:健談、開朗、健康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