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貧農的意思、貧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貧農的解釋

[poor peasant] 完全沒有土地或隻占有極少土地和一些小農具的人,一般依靠租種土地生活,也出賣一部分勞動力。是農村中的半無産階級

詳細解釋

(1).貧苦農民。 元 王祯 《農書》卷十一:“教不及民深可愧,故将制度寫為圖;庶使貧農窮地利,會須歲歲保豐穰。”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稻工》:“ 吳郡 力田者,以鋤代耜,不藉牛力,愚見貧農之家,會計牛值與水草之資,竊盜死病之變,不若人力亦便。” 清 朱休度 《蠶開門行》:“蠶喫不足待僵矣,貧農皇皇揭火債。”

(2).指農村中完全沒有土地或隻占有極少的土地和一些小農具的農民。一般依靠租種土地生活,也出賣一部分勞動力。 陳登科 《風雷》第一部第三二章:“中農生活是比貧農強一點,在政治上同樣受富農的欺侮。” 趙樹理 《邪不圧正》六:“上級又來了指示,說像咱這些貧農不多的地方,隻在農會下邊成立貧農小組,不成立貧農團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貧農的詞典釋義與曆史内涵

一、核心定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貧農」指農村中占有較少土地或完全沒有土地,主要依靠租種土地或出賣勞動力維持生活的農民階級。其經濟地位低下,常需承受地主剝削,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農村階級劃分的重要概念。

二、階級特征與劃分标準

  1. 土地占有情況:貧農通常僅有少量貧瘠土地(或完全無地),生産資料匮乏,難以自給自足。
  2. 生存方式:主要依靠租佃地主土地、借高利貸或充當雇農維生,受地租、債務剝削嚴重。
  3. 政治屬性:在20世紀中國土地革命中,貧農被定義為無産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是推翻封建土地制度的核心力量(參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土地改革史料選編》)。

三、曆史語境中的演變

「貧農」一詞的實踐定義隨政策調整而變化:

四、當代認知與文化延伸

現代漢語中,「貧農」除曆史範疇外,亦衍生出比喻義,形容經濟貧困或資源匮乏的狀态(如「文化貧農」)。但需注意,其作為階級術語已隨1984年《關于地主、富農分子摘帽問題的決定》退出政治實踐範疇。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中國土地改革史料選編》.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0.
  3. 當代中國研究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 人民出版社, 2012.

網絡擴展解釋

貧農是中國農村階級劃分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主要指經濟條件困難、土地資源匮乏的農民群體。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特征

貧農是指土地極少或完全沒有土地,需通過租種地主/富農土地或出賣部分勞動力維持生計的農民群體。其核心特征包括:

  1. 土地持有:土地量僅為中農的一半或更少,甚至完全無地。
  2. 生産方式:主要依靠租地耕作,需繳納地租并受債利剝削。
  3. 經濟來源:除租種土地外,還需通過短期雇工、城市臨時工等出賣勞動力獲取收入。

二、階級屬性與社會地位

  1. 半無産階級性質:雖有小農具等生産資料,但不足以獨立維持生活。
  2. 生活水平:長期處于貧困狀态,面臨基本生存壓力。
  3. 革命角色:在土地革命時期成為變革主力軍,因其改變現狀的迫切需求。

三、與中農的關鍵區别

主要标準在于勞動力出賣程度:中農基本不出賣勞動力,而貧農需定期或季節性出賣勞動力。例如貧農每年需有1/3時間從事雇傭勞動才能維持生計。

四、詞源演變

"貧"字本義為財物分盡(《說文解字》),特指物質匮乏;與表示"無出路"的"窮"形成區别。這種語義差異使"貧農"更準确描述經濟狀态而非生存處境。

注:以上内容綜合自毛澤東階級分析理論、現代詞典釋義及曆史文獻考據,完整定義可參考《毛選》原文及相關社會學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白望白玉微瑕闆扉榜汰半開門把鲊被施奔隨不智殘冬詞塗脆脆崩崩翠旗錯漠淡月遞步哨跌坡地鑪發機番異分雪趕任務怪形怪狀皇太子歡樂或問家貨儌外接迹禁坊機任卷首舉大計句爪塊磊狂筆陵崗論行魯文在手買進帽子目連囊衣拟寇牛頭馬面篇冊遣發潛壤鹙鸧染缸房娆惱人犯人牙子沈放縮慄土着蔚貼握綱提領相府消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