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蒙:遭受。指遭受灾祸。
被灾蒙祸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语法结构和文化内涵的固定搭配,其核心含义指遭受灾难与祸患。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法结构、语义特征三方面解析:
字面本义
“被”与“蒙”均为被动标记词,表示“遭受、承受”;“灾”指自然灾害(如旱涝、地震),“祸”指人为祸患(如战乱、迫害)。整体意为被动承受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3456页。
引申含义
在古典文献中常隐喻个体或群体在不可抗力下的苦难境遇,隐含命运无常的悲观色彩。如《汉书·五行志》:“百姓被灾蒙祸,流离失所。”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5年,第98页。
并列式复合结构
“被灾”与“蒙祸”为同义对仗,通过重复被动动词强化受害程度,属古汉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被坚执锐”“蒙冤受屈”)。
来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177页。
被动标记的历时演变
“被”在先秦已具被动功能(如《韩非子》"被侵"),而“蒙”的被动用法始见于汉代(如《史记》"蒙污辱"),二者结合反映汉代以后汉语被动式的多样化发展。
来源:《汉语被动式历史演变研究》,蒋绍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63页。
词语 | 侧重点 | 语法差异 | 使用语境 |
---|---|---|---|
被灾蒙祸 | 天灾+人祸的双重性 | 需搭配具体灾难对象 | 书面语、历史叙述 |
遭劫遇难 | 突发性厄运(劫数) | 可独立使用 | 口语、文学描写 |
罹患 | 疾病类灾祸 | 后接疾病名称 | 医学、正式文书 |
该词凝结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如《春秋繁露》将天灾与人事关联,认为政治失德会导致“黎民被灾蒙祸”。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历史文本、灾害研究报告或文学修辞,如:“地震灾区民众被灾蒙祸,亟待救援。”
来源:《中国灾荒史》,李文海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112页。
“被灾蒙祸”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语法功能:
感情色彩:
结构:
如需进一步查阅,可参考《论衡》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隘絶爱赏比世鄙野不对不谐材头岔道口陈思思创优杵搏石存育大参大杖得理得时點素独断专行耳屋烦惵浮譌个人业主制企业诟责鬼魂贺联弘规驩然欢喜若狂活化石郊廛兢兢翼翼京室金驾金莲华炬九等军需顂体朗畅满嘴门从面人儿迷怖挐攫念兹在兹片子普率乾逼七步成章青衿傻楞楞山伯硕义鳀瀛凸露王铎玩兴沃洒无功功率柙板消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