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時官府治事之所。通稱大堂。 唐 康骈 《劇談錄·狄惟謙請雨》:“及曉,伺門未開, 郭 已嚴飾歸騎,而 狄 常供肴醴一無所施,坐於皇堂,大恣呵責。”
(2).皇帝的墓室。《宋史·仁宗紀一》:“﹝ 乾興 元年﹞六月己酉,命參知政事 王曾 按視山陵皇堂。” 宋 張淏 《雲谷雜記》卷三:“﹝ 宋太祖 ﹞望西北鳴弦發矢,指矢委處,謂左右曰:‘即此乃朕之皇堂也。’”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武林》:“﹝ 朱熹 ﹞上書建議,乞以 武林山 為 孝宗 皇堂。”
(3).指官位。《撚軍歌謠·金銀不動心》:“ 勝保老兒 真刁滑,拿着皇堂把俺耍。”
“皇堂”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舊時官府治事之所(通稱大堂)
指古代官員處理公務的主要場所,常見于文獻記載。例如唐代康骈《劇談錄·狄惟謙請雨》中描述官員在“皇堂”内處理事務的場景。
皇帝的墓室
專指帝王陵墓的核心墓室。如《宋史·仁宗紀一》提到“按視山陵皇堂”,以及宋代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記載朱熹建議将武林山作為孝宗“皇堂”。
代指官位或官職
在民間文學中,該詞被引申為官職的象征。例如《撚軍歌謠》中諷刺勝保“拿着皇堂把俺耍”,暗指其濫用職權。
補充說明
《皇堂》是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也用來形容莊嚴、尊貴的場所。
《皇堂》的拆分部首為簡體字“皇”(皇帝)和“堂”(宮堂),它們分别屬于部首“白”和“土”。
《皇堂》的筆畫數分别為9畫(皇)和10畫(堂)。
《皇堂》一詞最早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王朝制度,指皇帝所住的宮殿。
在繁體字中,《皇堂》的書寫形式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皇堂》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1. 皇帝身居《皇堂》,慶典盛況空前。
2. 這個建築如同一座《皇堂》,宏偉而莊嚴。
皇宮、皇帝、堂堂、堂皇。
宮殿、王室、王廟。
平民居所、簡陋住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