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亭榭的意思、亭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亭榭的解釋

亭閣台榭。 南朝 齊 謝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诏》詩:“極望天淵,曲阻亭榭。” 唐 馮贽 《雲仙雜記》卷四:“ 霍定 與友生遊 曲江 ,以千金募人竊貴族亭榭中蘭花插帽。” 清 龔自珍 《調笑》詞之一:“花下,花下,金碧朝陽亭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亭榭是中國傳統園林建築中常見的組合形式,由“亭”與“榭”兩類建築共同構成。從漢語詞義角度分析:

  1. 詞義解析:“亭”指四面開敞、有頂無牆的小型建築,最早見于《園冶》“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強調其休憩功能;“榭”原指建在高台上的木構建築,《說文解字》釋為“榭,台有屋也”,後特指臨水而築的觀景建築。
  2. 結構特征:亭榭多采用木構架體系,屋頂形式涵蓋歇山、攢尖、卷棚等,立柱間不設牆體,以保持空間通透性。典型實例如蘇州拙政園的“芙蓉榭”,通過美人靠、花窗等構件實現觀景與遮陽的雙重功能。
  3. 功能演變:早期亭榭主要用于軍事瞭望(如烽火亭),唐宋後逐漸轉化為文人雅集、賞景作畫的場所,明代計成在《園冶》中系統總結了“亭榭基立無憑藉”的造園法則。
  4. 文化内涵:亭榭承載着“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如北京頤和園“知春亭”通過建築與湖山環境的呼應,體現了中國傳統空間觀。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評述:“亭榭之設,全在借景”,強調其作為視覺焦點的作用。

(注:參考來源為《漢語大詞典》《園冶》《中國古建築二十講》等權威文獻,因無公開數字資源鍊接,此處标注文獻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亭榭”是中國古典園林中常見的兩種建築形式,通常作為組合詞使用,泛指園林中供人休憩、觀景的精緻建築。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 亭:指四面開放的小型建築,有頂無牆,多由柱子支撐。常見于園林、山間或路邊,功能以遮陽避雨、短暫休憩為主(如“湖心亭”“長亭”)。
    • 榭:多建于水邊或高台上,木結構為主,常帶有平台和欄杆,兼具觀景與休憩功能。例如《隋唐演義》描述“堤上百步一亭,五十步一榭”,體現其臨水特性。
  2. 建築特點對比

    • 亭:造型簡潔輕盈,平面多為圓形、方形或六角形,如北京頤和園的“知春亭”。
    • 榭:結構較亭複雜,常與水體結合,如蘇州拙政園的“芙蓉榭”半架于水面,形成“水榭”的典型樣式。
  3. 文化意蘊

    • 二者均體現“天人合一”的造園理念,南朝謝朓詩句“極望天淵,曲阻亭榭”,展現亭榭與自然景觀的融合。
    • 明代計成《園冶》提出“宜亭斯亭,宜榭斯榭”,強調根據環境選擇建築形式的設計思想。
  4. 延伸用法

    • 作為形容詞時,可形容建築或景觀的雅緻(如“亭榭玲珑”),但此用法現代較少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園林中的亭榭實例,可參考《園冶》等古籍或古典園林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簿曆蠶眉誠厚赤坂丑土吹竹彈絲大愚點把點雕削鬥暴獨松關鵝炙飯後鐘番皂風馬牛不相及豐嶽分憂佛餅富家翁副神經幹欲孤絕蠱主寒儉環攻會闱伽持吉量淨利敬迓九僧詩局碎空擋奎章零聲母陵舃龍女呂後筵蒙騰末位撚須平原客裒録撲碌碌愀然無樂親附傾風清閨奇挺人細鬼大勝國省文攝召十裡紅樓梯棧脫孝枉費心機頑奴危石笑駡從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