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脅息的意思、脅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脅息的解釋

亦作“脇息”。1.斂縮氣息。《墨子·兼愛中》:“昔者 楚靈王 好細要, 靈王 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脇息然後帶,扶墻然後起。”後多表示恐懼。《文選·宋玉<高唐賦>》:“股戰脅息,安敢妄摯。” 李善 注:“脅息,猶翕息也。”《漢書·嚴延年傳》:“豪彊脅息,野無行盜。” 顔師古 注:“脅,斂也,屏氣而息。”《魏書·匈奴等傳序》:“偷名竊位,脅息一隅。”《新唐書·王方翼傳》:“誅滅大姓,姦豪脅息。” 宋 蘇轼 《東坡志林·趙高李斯》:“自 商鞅 變法,以殊死為輕典,以參夷為常法,人臣狼顧脅息,以得死為幸,何暇復請?”

(2).表示悲傷。《文選·宋玉<高唐賦>》:“令人惏悷憯悽,脅息增欷。” 李善 注:“并悲傷貌。脅息,縮氣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脅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xié xī(繁體寫作“脅息”),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斂縮氣息
    指屏住呼吸、收斂氣息的動作,常見于因恐懼或緊張而不敢大聲喘氣的情景。例如《墨子·兼愛中》提到楚靈王的大臣為迎合其喜好,節食束腰時“脅息然後帶”。

  2. 情感表達

    • 表示恐懼:形容因極度害怕而不敢呼吸,如《漢書·嚴延年傳》中“豪彊脅息,野無行盜”。
    • 表示悲傷:如《高唐賦》中“脅息增欷”描述因悲痛而抽泣。

二、出處與例句

  1. 曆史文獻

    • 《墨子·兼愛中》:“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描述大臣因節食虛弱需屏息束腰。
    • 李白《蜀道難》:“扪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形容行路艱險時屏息驚歎。
  2. 近義詞與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屏息”“斂氣”,反義詞如“舒氣”“暢息”。


三、總結

“脅息”既可指生理上的屏息動作,也用于刻畫恐懼、悲傷等情緒,常見于古典文學與史籍。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恐懼時多與“股戰”(雙腿發抖)并用,悲傷時則與“增欷”(抽泣)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脅息》?

《脅息》是一個表示呼吸困難、窒息感的詞彙。它可以用來形容身體上的不適或精神上的壓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脅息》是由“⺡”部和“息”字組成。部首“⺡”表示肉,而“息”字表示呼吸。

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和繁體

《脅息》這個詞最早來自于古代漢語,在現代漢語中也廣泛使用。

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脅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脅息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康熙字典》中将其寫作「脇悉」或「脇息」。

例句

1. 他心情沉重,喘不過氣來,感到脅息。

2. 經過激烈的運動,他的身體開始出現脅息的症狀。

組詞

1. 脅迫:指對他人施加壓力或威脅。

2. 呼吸:指吸取空氣進入肺部。

3. 窒息:指突然失去呼吸能力,無法正常進行呼吸。

近義詞

1. 悶悶不樂:指情緒低沉,沒有精神。

2. 呼吸困難:指感到呼吸不暢,吸氣困難。

反義詞

1. 暢快:指心情舒暢,呼吸順暢。

2. 輕松:指無憂無慮,心情輕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