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亡軀的意思、亡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亡軀的解釋

喪生。《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讎,反以亡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亡軀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指為某種目的犧牲生命,屬文言色彩濃厚的書面用語,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褒揚性語境。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1. 字義解析

    “亡”本義為死亡、失去,“軀”指身體、生命,二字組合直譯為“喪失身軀”,引申為主動獻出生命的行為。該詞強調犧牲的壯烈性與目的性,如為國捐軀、為義舍身等場景,區别于自然死亡或意外身亡。

  2. 文獻用例與權威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亡軀”最早見于《漢書·蕭望之傳》:“(王仲翁)顧謂望之曰:‘不肯錄錄,反抱關為?’望之曰:‘各從其志。’後數年,坐弟犯法,不得宿衛,免歸為郡吏。及禦史大夫魏相除望之為屬,察廉為大行治禮丞……後為太傅,以《論語》授上。為相五歲,薨,谥曰節侯。子育嗣,育子紹,複以明經曆位至三公。王氏子孫皆奉法,亡軀盡節。”此處“亡軀盡節”凸顯為恪守節義而獻身的精神。

    現代權威辭書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為“犧牲生命”,例證多關聯英雄主義或崇高理想,如“烈士亡軀報國”。

  3. 現代使用與語義關聯

    當代語境中,“亡軀”的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叙述、紀念性文本或成語化表達(如“殒身亡軀”)。其近義詞包括“捐軀”“殉國”,但“亡軀”更側重犧牲過程的主動性,隱含價值判斷。需注意與“亡故”(泛指死亡)、“亡身”(可指毀身或喪命)等詞的區别。

參考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亡軀”是一個文言詞彙,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構成
    • “亡”指失去、消亡,“軀”指身體,合指身體失去生命的狀态。
    • 現代可理解為“喪生”或“死亡”的婉轉表達,如《史記》中“反以亡軀”即為此意。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為國捐軀、犧牲生命的語境,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成語中。例如描述忠臣義士的犧牲行為。

二、擴展解析

  1. 文學與曆史應用
    該詞具有強烈的古典色彩,如《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批評晁錯因私仇誤國,導緻“亡軀”結局,體現對個人抉擇與生命代價的反思。

  2. 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學術研究、文言解析或文學創作中。日常表達更傾向于“犧牲”“逝世”等詞彙。

三、注意事項

需區分“亡軀”與“亡故”等近義詞:前者強調身體生命的喪失,後者更泛指出于各種原因的死亡。

别人正在浏覽...

拜假百蟄半機械化包含飽足鉢盂柴窯乘邅塵市斥逐床架辭朝待年婦登巇颠杪挏馬番用幹脆利索閨槖翰墨林好吃好喝合天鴻案鹿車胡天胡帝借訓金勝久稀眷慕勘探考楚苛吏零殘蘦落零聲母厘嫂炮燥宂散軟木磚奢豪石畲適逸守精順毛摸驢嗣子送梅雨送尾速嚴廷平頭畜退燒挖窖鼃黾往牒刎脰無窮盡無中生有小後生謝安棋闟耳蟹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