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來服的意思、來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來服的解釋

(1).前來順服。《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夫諸侯望信於 楚 ,是以來服。” 漢 陳琳 《檄吳将校部曲文》:“既誅 袁譚 ,則 幽州 大将 焦觸 攻逐 袁熙 ,舉事來服。” 晉 陸雲 《贈顧骠騎·有皇》詩:“思我懿範,萬民來服。”

(2).即萊菔。蘿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來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前來順服/歸順
    指國家、部族或個體主動表示臣服或歸附。

    • 出處: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夫諸侯望信於楚,是以來服。”
    • 例句:漢代陳琳《檄吳将校部曲文》中“舉事來服”即用此義。
  2. 即“萊菔”,指蘿蔔
    為古漢語中對蘿蔔的别稱,屬植物學名詞。

    • 依據:多個古籍及現代詞典均将“來服”與“萊菔”互通,如《查字典》明确标注“來服即萊菔”。

二、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方言用例,可參考《左傳》及地方語言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來服》這個詞的意思

《來服》是指受到他人的指導、支持或忠告後,能夠主動地改正自己的錯誤或缺點,接受批評并改進自己。這個詞強調了一個人能夠虛心向别人學習、接受教訓和指導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言”和“月”,其中“言”為第六十三個部首,表示與語言相關的事物;而“月”為第六十五個部首,表示與月亮相關的事物。筆畫方面,這個詞共有10筆。

來源

《來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往往使用字的形狀和含義來表達某種意思。《說文解字》是中國曆史上一部重要的字書,記錄了衆多漢字的起源和含義。

繁體

《來服》的繁體字為「來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來服》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是「來服」。這種寫法更加簡練,沒有現代漢字中的額外筆畫和結構。

例句

1. 他聽取了老師的建議,來服自己的學習方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2. 隻有敢于來服自己的錯誤,才能不斷成長。

組詞

1. 虛心來服

2. 屈服

近義詞

1. 虛心接受

2. 聽從指導

反義詞

1. 固執己見

2. 不聽勸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