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連的意思、黃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連的解釋

(1) [Chinese goldthread] 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Coptis chinensis ),羽狀複葉,花小,白色,根莖味苦,是健胃藥,并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黃連苦杕大亨曆。——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2) [goldthread]∶黃連屬植物的泛稱

雲南黃連

(3) [goldthread root]∶黃連、三角葉黃連和雲南黃連的根狀莖,用作中藥,用于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詳細解釋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味苦,入藥,性寒,功能瀉心火、化濕熱,主治濕熱瀉痢、目赤、口瘡等症。《太平禦覽》卷九九一引 三國 魏 吳普 《本草經》:“黃連,一名王連,味苦寒,生川谷,治熱氣、目痛、皆(眥)傷、泣出、明目。生 巫陽 。” 唐 白居易 《得錢舍人書問眼疾》詩:“春來眼闇少心情,點盡黃連尚未平。” 明 葉憲祖 《丹桂钿合》第五折:“害熱的,一貼乾薑附子,傷冷的,喫些黃栢黃連。”《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不想這口稠咕嘟的釅茶,咂在嘴裡,比黃連汁子還苦,攢着眉咽下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連(huángliá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與實用價值的專有名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基礎釋義

黃連 指毛茛科黃連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及其幹燥根莖,因根莖呈黃色且味極苦得名。《現代漢語詞典》定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味苦,黃色,可入藥。”


二、藥用特性

  1. 性味歸經

    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中國藥典》)。

  2. 核心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治濕熱痞滿、高熱神昏、癰腫疔瘡等(《中華本草》)。


三、文化象征意義


四、文獻記載溯源

  1. 《神農本草經》

    列為上品,載“黃連味苦寒,主熱氣目痛……久服令人不忘”。

  2. 《本草綱目》

    詳述其品種分類:“黃連漢取蜀郡黃肥堅者善”。


參考文獻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4. 溫端政. 《漢語俗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5.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諺語集成》. 中國ISBN中心.
  6. 佚名. 《神農本草經》(輯校本). 人民衛生出版社.
  7. 李時珍. 《本草綱目》(校點本). 人民衛生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黃連是中藥學中的重要藥材,具有豐富的植物學特征、藥用價值和文化内涵。以下從多個維度綜合解析:

一、植物學特征

黃連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呈連珠狀且色黃,故得名。其葉為卵狀五角形,羽狀深裂,花小呈白色,果實長橢圓形。主要分布于四川、雲南等海拔500-2000米的山地,分為黃連、三角葉黃連和雲連三個品種。

二、性味歸經與藥理作用

  1. 性味:極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2. 核心功效:
    • 清熱燥濕:主治濕熱引起的洩瀉、痢疾、黃疸(《名醫别錄》記載治“久下洩痢膿血”)。
    • 瀉火解毒:針對高熱神昏、癰腫瘡毒(《本草綱目》載其解巴豆、輕粉毒)。
    • 抗菌消炎:現代研究證實其含小檗堿等成分,可抑制乙型鍊球菌及抗胃潰瘍。

三、曆史與文化典故

  1. 藥用記載: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詳述其品種差異及炮制方法。
  2. 民間傳說:唐代故事中,藥師黃連為救戀人嘗草藥而亡,後人以其名命名此藥,喻其“苦”與“奉獻”特質。由此衍生俗語“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四、現代應用與注意事項

附:黃連品種對比

特征 黃連(味連) 三角葉黃連(雅連) 雲連
根莖形态 雞爪狀,密生須根 單枝圓柱形 細彎曲如蠍尾
分布 四川 四川峨眉 雲南
品質 傳統道地藥材 産量較少 質地較疏松

(數據綜合自)

别人正在浏覽...

波斯灣不避艱險不得其死菜茹乘龍寵幸純金楚尾從頭到尾大事去矣打挺兒吊杆定然定從滴圓繁露梵亞林覆驗高空槽跟前各自為戰悍塞寒胎鴻藻話頭回翼昏擾火稻稽緩井架金匏龛燈墾草控購姱尚璘斌名師出高徒盤鈴傀儡坡陁齊次染眸日月如梭入寵三百甕虀上無片瓦,下無卓錐身非木石沈燎詩騷誓志私鹽私醋搜狩所如太陽地兒填街同蒿逶遲相次像座蕭散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