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無片瓦,下無卓錐的意思、上無片瓦,下無卓錐的詳細解釋
上無片瓦,下無卓錐的解釋
謂無立足之地或一無所有。《景德傳燈錄·豐化和尚》:“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麼處立?”
詞語分解
- 卓錐的解釋 立錐。 宋 黃庭堅 《次韻子瞻和子由觀韓幹馬因論伯時畫天馬圖》:“ 西河 驄作蒲萄錦,雙瞳夾鏡耳卓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路傍先有一峯,圖鋭若标,從此而亂峯漸多,若卓錐,若
網絡擴展解釋
“上無片瓦,下無卓錐”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極度貧困、一無所有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字面與深層含義
- 字面:頭頂沒有一片瓦遮雨,腳下連直立錐子的地方都沒有。
- 引申:比喻人貧困到極點,既無財産,也無安身之處。
2.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宋代釋道原的《景德傳燈錄·豐化和尚》,原文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麼處立?”。
- 後世衍生出近義詞“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強調貧困程度更甚。
3.用法與語境
- 語法:複句式結構,多作定語或分句,含貶義。
- 適用場景:描述經濟窘迫、居無定所的狀态,如“他破産後上無片瓦,下無卓錐,隻能露宿街頭”。
4.近義詞與對比
- 近義詞:家徒四壁、一貧如洗、赤貧如洗。
- 反義詞:富可敵國、腰纏萬貫。
5.文化意義
- 該成語反映了古代社會對貧困的具象化描述,通過“瓦”和“錐”的微小事物,突出生存條件的極端匮乏。
總結來說,這一成語以誇張的比喻生動刻畫了赤貧狀态,兼具文學表現力與社會寫實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無片瓦,下無卓錐》的意思
《上無片瓦,下無卓錐》是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人處境貧困、沒有根基、沒有固定的住所、沒有豐富的生活資源等。這句成語的含義是指一個人或一個家庭在經濟方面非常困難,沒有任何財産的來源。
部首和筆畫
《上無片瓦,下無卓錐》的拆分部首是:片(pian),瓦(wa),卓(zhuo),錐(zhui)。
拆分後的筆畫數量是:片(4畫),瓦(5畫),卓(7畫),錐(9畫)。
來源
這個成語最早見于《老子》中,被稱為是《道德經》堪稱至理名言中的奇文,籠絡着豐富的養生哲理。
繁體
《上無片瓦,下無濯錐》是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無法确定。
例句
他每天隻能靠撿垃圾來維持生計,真是上無片瓦,下無卓錐。
組詞
上無下有、片瓦無存、卓錐皆失、無可奈何、窮困潦倒
近義詞
無家可歸、赤貧無助、貧無立錐、乞丐橫行
反義詞
富甲一方、富可敵國、富有餘裕、財大氣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