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百甕虀的意思、三百甕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百甕虀的解釋

指長期以鹹菜度日,生活清貧。虀,鹹菜。三百甕,極言其多,一時吃不完。 宋 趙與虤 《娛書堂詩話》卷上:“舊傳一貧士死,見陰吏,為言‘當再生,汝有三百甕虀祿未盡。’ 陸放翁 《病愈》絶句雲:‘鏡中無復舊朱顔,一笑衰翁乃爾頑。三百甕虀消未盡,不知更著幾年還?’戲用此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百甕虀”釋義

“三百甕虀”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字面意為“三百甕腌菜”,比喻生活極度清貧,長期以粗劣食物度日。其核心内涵是形容人安于貧賤、甘守清苦的境遇,多含褒義,強調在物質匮乏中堅守志節的精神。

一、本義與引申義

二、典故溯源

此典最早見于宋代筆記《侯鲭錄》:

有一士人貧甚,夜則露香祈天,益久不懈。一夕,方正襟焚香,忽聞空中語曰:“帝闵汝誠,使我問汝何所欲。”士答曰:“某所欲甚微,但得衣食粗足,逍遙山間水濱,以終其身足矣。”空中大笑曰:“此乃上界神仙之樂,何可易得?若富貴,可立緻。”士曰:“餘非敢望神仙,但得三百甕虀,一百甕鹽,老于布衣,足矣!”空中複笑曰:“此卻可得,待明日。”

故事中,士人拒絕富貴而求“三百甕虀”,彰顯其淡泊名利的品格,成語由此定型。

三、用法與語境

  1. 褒義用法:

    贊頌甘守清貧的節操。如清代沈起鳳《諧铎》評:“三百甕虀,勝五侯鲭。”意指清貧之志勝過珍馐美味。

  2. 自謙或自嘲:

    文人常以“三百甕虀未足”自喻生活清苦,如明代張岱《陶庵夢憶》自稱“三百甕虀居士”。

四、文化内涵

成語濃縮了中國傳統士人“重義輕利”的價值觀,與“箪食瓢飲”“曲肱而枕”等典故同源,均出自《論語》中孔子贊顔回之語,體現儒家對精神富足的推崇。

參考文獻

  1. 蘇轼《蘇轼文集·與米元章書》,中華書局,1986年。
  2. 趙令畤《侯鲭錄》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3. 張岱《陶庵夢憶》序,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
  4. 楊伯峻《論語譯注·雍也篇》,中華書局,2009年。

網絡擴展解釋

“三百甕虀”是一個源自宋代的成語,用來形容長期過着清貧困苦的生活,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解釋

字詞解析

出處與典故

  1. 宋代故事:據《娛書堂詩話》記載,一位貧士死後,陰間官吏稱他“三百甕虀祿未盡”,意為命數未終,仍需返回人間繼續過清苦生活。
  2. 陸遊詩句:南宋詩人陸遊在《病愈》一詩中自嘲道:“三百甕虀消未盡,不知更著幾年還?”以此表達晚年貧病交加的境遇。

使用場景

讀音與寫法

這一成語通過誇張的意象,生動刻畫了古代文人清貧的生活狀态,常見于詩詞和典故中。

别人正在浏覽...

白鱗百世不易瘢疣别袂碧霞元君側邊茶竈車馳馬驟陳鳳摛章淡書名刀銘道腴釣舩吊杠對撇子遁時方君繁芿分茅裂土歸轊過去身荒春酒興空氣款昵困鬥浪說雷芽冷丁倫物盧其莽宕膩縫盤繳剖奏汽閥輕裝上陣窮逼人行道山屹塔省魁沈醟手緊壽麻衰頽熟溜談霏天畔條苗童騃推奬外待微俸謂號餧食無母無傷香街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