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口利舌的意思、簧口利舌的詳細解釋
簧口利舌的解釋
形容善于言辭。多含貶義。 明 袁宏道 《與蘭澤雲澤叔書》:“令所對者,鶉衣百結之糧長,簧口利舌之刁民,及蟣蝨滿身之囚徒耳。”
詞語分解
- 簧口的解釋 如簧之口。多借指讒言。 清 蔣士铨 《臨川夢·隱奸》:“我将貝錦把他文章掩,将簧口把他名聲亂。”參見“ 簧口利舌 ”。
- 利舌的解釋 謂能言善辯。《參同契》卷下:“令 蘇秦 通言, 張儀 結媒,發辯利舌,奮舒美辭。”
專業解析
簧口利舌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形容人口齒伶俐、能言善辯,但常含貶義,暗指言辭浮誇、善于狡辯或強詞奪理。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指人口舌靈巧如簧片振動,言辭鋒利如刀刃。形容人說話流利敏捷,善于用語言應對或争辯,但往往缺乏真誠或實質内容,帶有巧言令色、詭辯的意味。
二、構詞與語源分析
- 簧:原指樂器中振動發聲的薄片,引申為靈巧、能發聲。此處比喻口舌靈便,能說會道。
- 口舌:代指言語表達。
- 利:鋒利,形容言辭尖銳、反應迅捷。
該成語通過器物隱喻(簧片、刀刃)強調言語的機巧與攻擊性,最早可追溯至明清白話小說中對辯士的描寫。
三、用法與語境
- 語用色彩:多含貶義,暗諷虛浮狡辯。
例:此人簧口利舌,歪理也能說成真理。
- 近義詞:巧舌如簧、油嘴滑舌、能言善辯。
- 反義詞:笨口拙舌、讷口少言、言讷詞直。
四、典籍用例
清代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三回:
“婢子聞得古人雲:‘簧口利舌,君子所戒。’蓋言多必失,虛浮無實。”
此例批判了巧言令色背離君子之道,印證其負面語義。
參考資料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商務印書館, 2005.
- 李汝珍.《鏡花緣》. 清代刻本.
網絡擴展解釋
“簧口利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huáng kǒu lì shé(注音:ㄏㄨㄤˊ ㄎㄡˇ ㄌㄧˋ ㄕㄜˊ),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形容人善于言辭,口齒伶俐,但多含貶義,常指巧言善辯、言辭浮誇或不真誠的說話方式。
出處與例句
- 語源:出自明代文學家袁宏道的《與蘭澤雲澤叔書》,原文為:
“令所對者,鶉衣百結之糧長,簧口利舌之刁民,及蟣蝨滿身之囚徒耳。”
此處用“簧口利舌”形容刁民狡辯之态。
結構分析
- 簧:原指樂器中的發聲薄片,此處比喻能說會道、言辭如簧。
- 口、舌:代指口齒和語言能力,強調表達的流利度。
- 利:形容言辭鋒利,帶有攻擊性或煽動性。
使用注意
- 貶義色彩:多用于批評他人巧言令色、詭辯或言過其實,如“此人簧口利舌,不可輕信”。
- 近義詞:巧舌如簧、能言善辯(後者可中性可貶義)。
- 反義詞:笨口拙舌、木讷寡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爆震北部壁櫃碧紗幮匕筯草鞋錢蟬緌遲徊觀望赤獸春寒料峭次骨淡掃蛾眉弟道跕屣地坐東溜鈍兵挫銳放目楓樹菌福先剛然蛤蟆鏡豪英闳識孤懷化去缣楮見顔嘉夜禁喝近隣客船狂走昆侖丘困擾楞場棱晶鲢子鸾幢螺髻梵志陸詟水栗馬回子漭滉夢斷魂勞牧伯木杷念珠牛宿旗氣母親支榮褒詩券石璺司候四散私心妄念宿威頭裡推船邪學玺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