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簧口利舌的意思、簧口利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簧口利舌的解釋

形容善于言辭。多含貶義。 明 袁宏道 《與蘭澤雲澤叔書》:“令所對者,鶉衣百結之糧長,簧口利舌之刁民,及蟣蝨滿身之囚徒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簧口利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huáng kǒu lì shé(注音:ㄏㄨㄤˊ ㄎㄡˇ ㄌㄧˋ ㄕㄜˊ),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例句


結構分析

  1. 簧:原指樂器中的發聲薄片,此處比喻能說會道、言辭如簧。
  2. 口、舌:代指口齒和語言能力,強調表達的流利度。
  3. 利:形容言辭鋒利,帶有攻擊性或煽動性。

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簧口利舌》的意思

《簧口利舌》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能夠巧妙地運用口舌,善于辯論以及能言善辯的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簧口利舌》的拆分部首為簧(huáng),口(kǒu),利(lì),舌(shé),分别對應竹子、口、刀、舌的部首。

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簧(11畫)、口(3畫)、利(7畫)、舌(6畫)。

來源和繁體

《簧口利舌》來源于《論語·陽貨》:“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簧口利舌之人也。”

在繁體字中,簧口利舌的寫法為「黃口利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簧口利舌的漢字寫作「黃口利舌」,其中的「簧」字是指竹子做成的樂器,「黃」是簧字左側豎起的一點,「利」字在「舌」下方旁邊。這種寫法把竹子和刀把物品的形狀結合在一起,形象地表達了善辯的意義。

例句

他在辯論賽中展現了簧口利舌的本領,成功地說服了聽衆。

相關詞彙

組詞:巧舌如簧、辯口利舌、口若懸河、口才

近義詞:辯才無礙、口若懸河

反義詞:沉默寡言、閉口不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