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osay] ∶祈禱時記數用的念珠串;特指天主教祈禱時記數用的一種念珠
(2) [beads]∶*********誦經時用來計算次數的成串的珠子
左臂挂念珠。——明· 魏學洢《核舟記》
(3) 又
為念珠各一。
亦稱“ 念佛珠 ”。念佛號或經咒時用以計數的串珠。用材不一,粒數有十八、二十七、五十四、一百零八之分。《舊唐書·李輔國傳》:“ 輔國 不茹葷血,常為僧行,視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為善。”《紅樓夢》第十五回:“ 北靜王 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下來,遞與 寳玉 ,道:‘今日初會,倉卒無敬賀之物,此係聖上所賜蕶苓香念珠一串,權為賀敬之禮。’”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持珠誦佛》:“按今人所用念佛珠,亦有典故。” 魯迅 《彷徨·離婚》:“前艙中的兩個老女人也低聲哼起佛號來,她們撷着念珠,又都看 愛姑 ,而且互視,努嘴,點頭。”
念珠,漢語名詞,指一種用于宗教修行(尤其是佛教、道教、天主教等)或幫助集中精神計數(如念佛號、誦經、祈禱)的成串珠子。其詳細釋義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基本形制與構成
念珠通常由一定數量(常見如108顆、54顆、27顆等,不同宗教或流派有特定數目)的珠子貫穿成環狀。珠子材質多樣,包括但不限于菩提子、檀香木、玉石、水晶、琥珀、瑪瑙、砗磲、塑料等。串珠末端常附有佛頭(母珠)、記子(計數器)、流蘇等裝飾或功能部件。其環形結構象征佛法或教義的圓滿無礙。
核心功能與宗教意義
文化延伸與世俗應用
隨着時間發展,念珠的用途也延伸至世俗領域。精美的念珠常作為手腕或頸部的裝飾品佩戴,體現佩戴者的文化品味或精神追求。同時,其幫助集中注意力的特性,也被一些人用于冥想、減壓、提升專注力等非宗教場景。
參考來源依據:
念珠,又稱數珠、佛珠或咒珠,是多種宗教中用于祈禱、念誦經文或咒語時記錄次數的工具。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念珠的核心在于“念”而非“珠”,它通過物質載體幫助信徒集中精神,記錄修行次數,并寄托信仰。其本質是輔助修行的法器,而非單純的裝飾品。
佛教
佛教稱念珠為“數珠”,用于稱念佛號、持咒或誦經計數,常見材質包括菩提子、香木、玉石等。珠數有特殊含義,如108顆象征斷除108種煩惱,54顆代表修行次第的54個階位。
道教
道教念珠稱“流珠”,108顆代表周天星鬥運轉之數,頭珠象征北極星,結構中的三台、南鬥六星等元素體現道教宇宙觀。
其他宗教
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也使用念珠,但材質、數量和象征意義各有差異。例如伊斯蘭教“泰斯比哈”多為33或99顆,對應安拉的尊名。
材質包含天然材料(菩提子、水晶、琥珀)和香木,結構上常配有“頭珠”作為循環起點,并綴有象征宗教意義的裝飾,如道教的葫蘆珠與三台階。
念珠通過觸覺與計數幫助修行者專注,達到淨化心靈、增進智慧的目的。佛教強調“心念”主導,念珠是引導正念的工具。
如需更完整的宗教象征或曆史演變,可參考百科類來源(如、5)。
阿錫包紮卑之無甚高論币馬采擇騁辭黜落法脞説打酒座彈弦打傷登庸觥盂瓜分豆剖海關龢聲緩軍馄饨賤職寂滅禁侍矜僞舊坊糾禁九執魁人枯笻蘭陔遼濶厲世摩鈍魯叟慏悜名高内恕鳥泊朋徒衾裯輕僞奇形異狀氣志世情市頃收拔收得樹點睡聲覗察娑婆談兵天軍甜醹通彙同種晩報猥宂文罽握命侮辱相門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