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口利舌的意思、簧口利舌的详细解释
簧口利舌的解释
形容善于言辞。多含贬义。 明 袁宏道 《与兰泽云泽叔书》:“令所对者,鶉衣百结之粮长,簧口利舌之刁民,及蟣蝨满身之囚徒耳。”
词语分解
- 簧口的解释 如簧之口。多借指谗言。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隐奸》:“我将贝锦把他文章掩,将簧口把他名声乱。”参见“ 簧口利舌 ”。
- 利舌的解释 谓能言善辩。《参同契》卷下:“令 苏秦 通言, 张仪 结媒,发辩利舌,奋舒美辞。”
专业解析
簧口利舌是一个汉语成语,用于形容人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但常含贬义,暗指言辞浮夸、善于狡辩或强词夺理。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人口舌灵巧如簧片振动,言辞锋利如刀刃。形容人说话流利敏捷,善于用语言应对或争辩,但往往缺乏真诚或实质内容,带有巧言令色、诡辩的意味。
二、构词与语源分析
- 簧:原指乐器中振动发声的薄片,引申为灵巧、能发声。此处比喻口舌灵便,能说会道。
- 口舌:代指言语表达。
- 利:锋利,形容言辞尖锐、反应迅捷。
该成语通过器物隐喻(簧片、刀刃)强调言语的机巧与攻击性,最早可追溯至明清白话小说中对辩士的描写。
三、用法与语境
- 语用色彩:多含贬义,暗讽虚浮狡辩。
例:此人簧口利舌,歪理也能说成真理。
- 近义词:巧舌如簧、油嘴滑舌、能言善辩。
- 反义词:笨口拙舌、讷口少言、言讷词直。
四、典籍用例
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
“婢子闻得古人云:‘簧口利舌,君子所戒。’盖言多必失,虚浮无实。”
此例批判了巧言令色背离君子之道,印证其负面语义。
参考资料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2005.
- 李汝珍.《镜花缘》. 清代刻本.
网络扩展解释
“簧口利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huáng kǒu lì shé(注音:ㄏㄨㄤˊ ㄎㄡˇ ㄌㄧˋ ㄕㄜˊ),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形容人善于言辞,口齿伶俐,但多含贬义,常指巧言善辩、言辞浮夸或不真诚的说话方式。
出处与例句
- 语源:出自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与兰泽云泽叔书》,原文为:
“令所对者,鶉衣百结之粮长,簧口利舌之刁民,及蟣蝨满身之囚徒耳。”
此处用“簧口利舌”形容刁民狡辩之态。
结构分析
- 簧:原指乐器中的发声薄片,此处比喻能说会道、言辞如簧。
- 口、舌:代指口齿和语言能力,强调表达的流利度。
- 利:形容言辞锋利,带有攻击性或煽动性。
使用注意
- 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他人巧言令色、诡辩或言过其实,如“此人簧口利舌,不可轻信”。
- 近义词: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后者可中性可贬义)。
- 反义词:笨口拙舌、木讷寡言。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语境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晏抱头大哭北冰洋崩愤便黠弊欺抄手朝馔撤职憧扰磁盘赐休达嚫淡淡大牌档德令抵宿放班氛坱扶植箇处黄縢酒获落江槛计版嗟隐卡通滥竽充数灵雏临渊结网六亲不和栗尾卖人情内观批纸尾迫愶牵断青稞麦清陵罄露青襫尚远摄契时体疏废死声四韵诗索然寡味夙沙天子苕峣铁木卫足葵五根无骏五子登科鲜车线春熙和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