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威的意思、國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威的解釋

[national power and influence;national prestige] 國家的名望聲威。也指軍力而言

大振國威

詳細解釋

國家的威勢或威嚴。《管子·法禁》:“同人心,一國威,齊士義。”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下》:“公為元帥,仗國威以讨之。”《舊唐書·牛徽傳》:“萬一蹉跌,挫國威也。”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後序》:“苟自強之有策,和亦無損於國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威"是由"國"與"威"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國家在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展現的威嚴與威望。《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義為"國家的威勢或威望",強調國家通過綜合實力赢得國際尊重的能力1。

從構詞法分析,"國"指代民族共同體,承載着領土、主權、人民三重屬性;"威"則源自甲骨文的"戈"與"人"組合,本義為武力震懾,引申為精神層面的崇高威望。《漢語大辭典》指出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光武帝"揚國威于四海"的治國理念2。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的應用包含三個維度:①軍事維度體現于國防力量的現代化展示,如國慶閱兵式;②文化維度表現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國際傳播;③科技維度聚焦于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如航天工程成就。商務印書館《新華成語大詞典》列舉了"揚我國威""國威赫赫"等典型搭配3。

權威典籍中的用例佐證其曆史延續性:《三國志·吳書》載"宣國威刑,遠近肅然";《明史》有"振國威于塞外"的表述,均指向通過法制與軍事維護國家尊嚴的實踐路徑。北京語言大學《古代漢語詞典》特别标注其在不同朝代語境中的語義側重4。

網絡擴展解釋

“國威”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國家的威嚴、威望和綜合實力,主要體現在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的強大影響力。例如“大振國威”即通過提升國家實力增強國際聲望。

二、曆史淵源

最早見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國威将如此乎”,後《管子·法禁》《後漢紀》等古籍也多次使用,強調國家威勢對内外治理的重要性。

三、具體表現

  1. 政治與軍事:如軍隊實力、外交話語權;
  2. 經濟與文化:如科技成就、文化遺産的國際認可;
  3. 社會凝聚力:國家統一與穩定帶來的民衆信心。

四、延伸用法

可比喻個人或組織展現的威嚴,如“企業以創新技術彰顯行業國威”。

五、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應用案例,可參考《史記》《管子》等文獻及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存比方博嘴豺狼成性唱詩班吹唱疵悔蹈火赴湯得失參半鬥蝸角耳根清浄法藏方舸蕃王風烏負帶複讀拊手伏貼箇中廣從國美槐膏黃金丸毀讟婚介潔己從公精于吉烏嫉心來文梁父吟遴集盧布懋德貌合行離眉彎磨琢盤固跑跑跳跳佩慰陪衛讓王饒取人衆入聲塞口使力守位铄亮泗州塔天付良緣天人之分通事舍人土階茅屋為市未遂尉悅委至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