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萬章下》:“ 舜 尚見帝,帝館甥于貳室。” 趙岐 注:“謂妻父曰外舅,謂我舅者吾謂之甥。 堯 以女妻 舜 ,故謂 舜 甥。”後因稱女婿為“館甥”。 明 商濬 《<稗海>序》:“吾鄉黃門 鈕石溪 先生,鋭情稽古,廣購窮搜,藏書 世學樓 者,積至數千函百萬卷。餘為先生長公館甥,故時得縱觀焉。” 明 朱鼎 《玉鏡台記·下鏡》:“鄙人幸蒙不遺葑菲,得與館甥之選。”
館甥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悠久的複合詞,最早見于《儀禮·士昏禮》。該詞由"館"和"甥"兩個語素構成,其中"館"指客舍、居所,"甥"本義指姊妹之子,後衍生為女婿的稱謂。在古漢語中,"館甥"特指女婿在嶽父家居住的禮儀制度,常見于先秦至漢代的文獻記載。
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釋義,館甥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女婿在嶽父家居住的行為,如《禮記·坊記》鄭玄注所載:"館甥者,婿氏之女為甥,館于舅氏也";二可引申為對女婿的雅稱,此用法可見于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筆》卷三:"今俗同姓之人,僭稱館甥,非禮也"。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說文解字》釋"甥"為"謂我舅者,吾謂之甥",段玉裁注明确指出:"凡婿謂之甥",《爾雅·釋親》更将"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的對應稱謂體系納入周代宗法制度。這種稱謂體系在《春秋左傳·桓公九年》的"齊侯送姜氏于讙"事件中已有具體運用,杜預注雲:"讙,魯地。已去齊國,故稱館甥"。
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存在于典籍研究領域。王力《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隨着宗法制度演變,宋代以後"館甥"逐漸被"贅婿""入贅"等通俗說法取代。在方言調查中,該詞仍保留于部分吳語區的傳統婚俗文獻,但日常口語已不再使用。
“館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女婿,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館甥”即女婿,源于古代對女婿的特定稱謂。其核心含義為“女婿”,多用于文獻或古典語境中。
《孟子》中的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孟子·萬章下》:“舜尚見帝,帝館甥于貳室。”趙岐注:“謂妻父曰外舅,謂我舅者吾謂之甥。堯以女妻舜,故謂舜甥。”這裡“館甥”指舜作為堯的女婿,被安排在副宮居住。
“甥”的特殊用法
古時“甥”不僅指姐妹之子,也可指女婿。如堯将女兒嫁給舜,故稱舜為“甥”,衍生出“館甥”代指女婿的用法。
古代文獻中的使用
明代商濬《<稗海>序》提到:“餘為先生長公館甥。”此處“館甥”即指女婿身份。
另見《幼學瓊林》将“館甥”與“快婿”并列,表明其多用于形容招贅女婿或特定婚姻關系。
近義詞與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女婿”“甥館”等,反義詞無明确對應。
“館甥”是典型的古漢語詞彙,現代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婚姻制度時具有參考價值。其核心源于《孟子》典故,通過堯舜聯姻的語境形成對女婿的雅稱。
安履半邊蓮半面邊儲筆蘆炳慧裁什草莢赤骨肋齒舊斥鷃大興颠撲不磨調隊子發英腐皮富彊搿犋公馬公宴丱齒慣力官輕勢微瑰奇孤掌難鳴桁楊刀鋸讙設甲癸奸人之雄吉服浄名酒皶鼻積習成俗口語鎯铛樂道安命龍頟洛陽田瞞怨面面光沒入腳處尼菴遷舍潛泳黔竈跷工青袍湫溢祇苑祇園精舍蛇床神期水浒傳俗材天語土卵委陋小底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