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萬章下》:“ 舜 尚見帝,帝館甥于貳室。” 趙岐 注:“謂妻父曰外舅,謂我舅者吾謂之甥。 堯 以女妻 舜 ,故謂 舜 甥。”後因稱女婿為“館甥”。 明 商濬 《<稗海>序》:“吾鄉黃門 鈕石溪 先生,鋭情稽古,廣購窮搜,藏書 世學樓 者,積至數千函百萬卷。餘為先生長公館甥,故時得縱觀焉。” 明 朱鼎 《玉鏡台記·下鏡》:“鄙人幸蒙不遺葑菲,得與館甥之選。”
“館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女婿,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館甥”即女婿,源于古代對女婿的特定稱謂。其核心含義為“女婿”,多用于文獻或古典語境中。
《孟子》中的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孟子·萬章下》:“舜尚見帝,帝館甥于貳室。”趙岐注:“謂妻父曰外舅,謂我舅者吾謂之甥。堯以女妻舜,故謂舜甥。”這裡“館甥”指舜作為堯的女婿,被安排在副宮居住。
“甥”的特殊用法
古時“甥”不僅指姐妹之子,也可指女婿。如堯将女兒嫁給舜,故稱舜為“甥”,衍生出“館甥”代指女婿的用法。
古代文獻中的使用
明代商濬《<稗海>序》提到:“餘為先生長公館甥。”此處“館甥”即指女婿身份。
另見《幼學瓊林》将“館甥”與“快婿”并列,表明其多用于形容招贅女婿或特定婚姻關系。
近義詞與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女婿”“甥館”等,反義詞無明确對應。
“館甥”是典型的古漢語詞彙,現代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婚姻制度時具有參考價值。其核心源于《孟子》典故,通過堯舜聯姻的語境形成對女婿的雅稱。
館甥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組成:館(香火、酒)和甥(從、小)。館的部首是革,筆畫數為去。甥的部首是男,筆畫數為五。
館甥的意思是祭拜父先祖時,由香火的最小支配權漸被繼子、侄子或晚輩所取代。在古代,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祭祀職責,但如果沒有兒子,那麼祭祀職責将傳給香火的最小繼承人,即館甥。
館甥的繁體字為館甥。
古代人對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館甥的古時候寫法為觀甥。這種字的結構和現代的寫法有些不同,但它們傳遞的意義相同。
1. 他是我們家的館甥,負責祭拜祖先。
2. 館甥的責任是傳承家族的祭祀傳統。
3. 長輩們将館甥的角色傳給了我,我感到十分榮幸。
館甥的相關詞彙有:
1. 館宇:指大廈、宮殿等建築。
2. 館舍:指供人居住或存放物品的建築。
3. 館藏:指館内收藏的物品。
4. 甥男:指姐妹、兄弟的兒子。
5. 表甥:指姐妹兄弟的姐妹、兄弟的兒子。
與館甥意思相關的近義詞有:
1. 飯桶:指沒有出息、沒有能力的人。
2. 使者:指執行使命或傳遞消息的人。
與館甥意思相反的反義詞是:
1. 祭祀:指對神靈或祖先進行宗教儀式的行為。
2. 繼承:指接替或接收遺産、權力或責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