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班枝花的意思、班枝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班枝花的解釋

即木棉花。 明 楊慎 《綿花之始》:“綿有三:一曰絲綿,出於蠶緝;一曰木綿,出於 交 廣 ,名班枝花;一曰草綿。”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二》:“棉花雖有草木二種,總謂之木棉花。其實木種者,迺班枝花,非棉花也。”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樹木·棉》:“《閩部疏》:‘木棉花’,《惠安志》名為攀桂花, 楊用修 乃曰班枝花,與 吳中 所稱攀枝,蓋三名實一物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班枝花在漢語詞典中并無直接收錄,但根據文獻考證,該詞為古代對特定植物的别稱,主要釋義如下:


一、植物别稱:木棉

班枝花是木棉樹的古代别稱,因其花瓣紅豔、枝幹斑駁而得名。此名見于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木棉》:

“木綿有二種……斑枝花,似木槿而色深紅,一名瓊枝花。”

此處明确将“斑枝花”(同“班枝花”)與木棉對應,描述其花色深紅、樹形似木槿的特征。

植物學特征:


二、文化象征與用途

  1. 文學意象

    古人以班枝花(木棉)喻指南國風物。如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載:“木棉……花開則遠近來觀,謂之‘班枝花’。” 其盛放時滿樹紅花,常被賦予豪邁、熱烈的象征意義。

  2. 實用價值

    • 經濟用途:果實棉絮可制填充材料(如枕芯),種子可榨油。
    • 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載其花、皮可入藥,有清熱利濕之效。

三、名稱考辨

“班枝花”的“班”通“斑”,指樹幹斑駁紋理;“枝花”則強調其花生于枝端的特點。此名在明清文獻中多見,現代漢語已統稱“木棉”,但“班枝花”仍保留于古籍及地方方言中。


結語

“班枝花”是木棉的古稱,承載古代植物學認知與地域文化。其釋義需結合植物學特征、文獻記載及曆史語境綜合考據,現代使用建議以“木棉”為準。


參考資料

  1. 李時珍《本草綱目》(1596年刻本),國家圖書館古籍庫
  2. 《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 Flora of China, Vol. 12
  3. 屈大均《廣東新語》,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班枝花”是木棉花的别稱,這一名稱在曆史文獻及詩詞中均有記載。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班枝花即木棉花,因明代楊慎在《綿花之始》中首次提及而得名。文中将“綿”分為三類:絲綿、木綿(班枝花)、草綿。

  2. 曆史文獻記載

    • 明代謝肇淛《五雜俎·物部二》提到,班枝花雖屬木本,但當時常被統稱為木棉花。
    • 清代厲荃在《事物異名錄》中記載,班枝花與“攀枝花”“攀桂花”為同一植物的不同名稱。
  3. 詩詞引用
    明代汪廣洋的《班枝花曲》中描述:“班枝花,光烨烨,照耀交州二三月”,生動描繪了木棉花盛開時的景象。

  4. 其他别稱
    木棉花在不同地區還有“攀枝花”“英雄樹”等别名,班枝花為古稱之一。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獻或詩詞原文,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奧妙無窮才子書讒愬躇蹰厝火積薪彫破定疊動物園短帽多動症坊正反訴馮岑俯蹐附影附聲告訴逛悠骨化形銷鬼卿黃牛峽讙呶畫心紙教練員金貴矜救爵土客滿裈褶來歆刢利林垧離傷露筋夫人慮傂尺麪蠒靡腜母養缥緻戚串侵短咠咠泉漏區畛人言藉藉如志賽珍珠善意生肉枯骨石蘭失收守活寡瘦硬汰棄探頭圍擠汙僻下款寫憤謝公牋稀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