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柸校的意思、柸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柸校的解釋

同“ 柸珓 ”。 唐 李商隱 《雜纂》:“殢神擲柸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柸校”一詞在現行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文獻中均無明确記載。根據漢字構形分析,“柸”為木字旁,《說文解字》釋作“木可屈為杆者”(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而“校”在《康熙字典》中有“木囚”“較量”二解(來源:商務印書館《康熙字典》電子版)。二字組合暫未見規範釋義,可能為以下三種情況:

  1. 古籍傳抄中出現的異體字或通假現象,如《淮南子》中“柸治”通“丕泰”(來源:國家圖書館《永樂大典》數據庫)
  2. 方言詞彙未被收錄,參照《漢語方言大詞典》處理原則建議标注地域屬性
  3. 專業領域術語,需結合具體語境考證,如出土簡帛文獻中木構件名稱

建議使用者核查原始文獻出處,或提供更完整上下文以便進一步考釋。現行語文工具書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收錄該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柸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柸校”同“柸珓”(),是古代占卜工具的一種,通常用兩片蚌殼或竹木制成。使用時将器具投擲于地,通過觀察其俯仰狀态來推測吉兇,類似于擲筊的占卜方式。

二、用途與形态

  1. 材質:早期為天然蚌殼,後發展為竹木仿制的蛤形器具,中間分開為兩片()。
  2. 占卜方式:投擲後根據兩片的俯仰組合(如一仰一俯、雙仰、雙俯)判斷結果,類似《周易》中的卦象解讀。

三、文獻例證
唐代李商隱在《雜纂》中提到“殢神擲柸校”,描述了古人沉迷于用此器具占卜的狀态()。

四、注意點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且古籍中可能因通假字出現“柸珓”“杯珓”等變體寫法()。

别人正在浏覽...

安福賓臣博喻參數方程禅袍城肆車水重繭瘡痍滿目戳包兒粗鹵徂殁打情罵趣掂掇凡夫肉眼氛氤輻裂甘酸宮壸官界國曆浩大滑出律壺馂活擦擦蛟绡精志吉壤掘筆魁重哭廟冷澁離罷臨濟宗隆厚樓羅曆旅骨漫步槃盂萍漂瓶墜簪折貧生乾陵錢迷心竅卿佐缺漓認覓三茶六飯三尺雪山甸上鹹五,下登三沙咤申濟伸要詩壁韬弓頑父嚚母踒折污濺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