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博喻的意思、博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博喻的解釋

(1).謂對各種知識能廣泛而深入地理解。《禮記·學記》:“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 孔穎達 疏:“博喻,廣曉也……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者,前能廣解,後乃可為人作師也。”

(2).廣泛地運用比喻。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 慎到 析密理之巧, 韓非 著博喻之富。” 周振甫 注:“《韓非子》《内外儲》《說林》,多舉事例作喻。” 清 王晫 《快說續紀序》:“廣引博喻,錯襍無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博喻是漢語修辭學術語,指通過連續運用多個不同角度的比喻,多維度闡釋同一對象的表達方式。該概念最早見于《禮記·學記》"能博喻然後能為師",原指教學中的廣泛啟發,後演變為修辭學中的專業技法。

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看,博喻包含三個核心特征:

  1. 密集性修辭:基于《漢語大詞典》釋義,博喻要求"連用兩個以上喻體說明本體",如錢鐘書在《宋詩選注》解析蘇轼《百步洪》時,指出其用七種喻體描摹水流湍急,形成"車輪""旋風""閃電"等意象疊加。
  2. 系統性類比:《修辭學發凡》強調博喻需構建邏輯關聯的比喻群,不同于簡單排比,如《莊子·逍遙遊》描寫鵬鳥飛行時,連續使用"水擊三千裡""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等空間比喻,構成完整的宏大叙事體系。
  3. 認知深化:據《古代漢語修辭學》分析,這種修辭通過多維度映射激活讀者聯想,如白居易《琵琶行》用"急雨""私語""珠落玉盤"等五種聲态比喻琵琶演奏,實現從聽覺到視覺的通感轉化。

經典文獻例證可見《宋詞鑒賞辭典》對賀鑄《青玉案》"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解析,該例通過三個遞進式比喻量化"閑愁"的濃度,被曆代評點家視為博喻典範。

網絡擴展解釋

“博喻”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知識層面的含義

指對各種知識能夠廣泛而深入地理解。這一釋義源自古代典籍《禮記·學記》:“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 孔穎達注疏中強調,“博喻”即“廣曉”,意為廣泛通曉學問,具備為師者的學識基礎。

二、修辭手法的含義

指廣泛運用多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複設喻以說明同一本體,又稱“連比”。其特點是通過多維度比喻強化表達效果,例如:

  1. 增強形象性:如用“像蓮花、海棠葉、葡萄、仙人騎鶴”等多個喻體描繪石乳的形态(楊朔《畫山繡水》);
  2. 突出氣勢:如用“海濤擊岸、山洪爆發、飛瀑傾瀉”形容歡呼聲的震撼(魯光《中國姑娘》);
  3. 深化内涵:如用“播種機”和“大笤帚”比喻話語的教化作用(劉心武《班主任》)。

三、博喻與其他比喻的區别

不同于單一喻體的明喻、暗喻,博喻通過多角度鋪陳,更全面地展現事物特征。例如賀鑄《青玉案》中“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以三種意象喻“閑愁”,形成疊加的感染力。

“博喻”既可表示學識的廣博,也指修辭手法中多喻體的疊加運用。現代語境下,後者更為常見,尤其在文學創作中廣泛使用以增強表達效果。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經典中的釋義,可參考《禮記》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骜蹇白亮亮白骐本賞逼讨博射不容分說澄辨齒龈充屈穿穴踰牆鳄魚扳手蜂潰鳳箫負牛幹點給犒根節格是工分公良黑墳烘烘怳惘環樞貨買濟楚積德累善基肥矜哀迥途卷土絕後開席嫪毐麗春院靈祜利資祿祿滿密魔雲品事錢過北鬥,米爛成倉悄默焭獨窮宙七嘴八舌屈死沙海食槽石火水犀軍填諱鐵打銅鑄提破外省往劫微功霞際香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