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弓放進盛弓袋。謂攜帶兵器。《詩·周頌·時邁》“載櫜弓矢” 唐 孔穎達 疏:“櫜者,弓衣,一名韜。故内弓於衣謂之韜弓。” 清 錢謙益 《<孫楚惟詩稿>序》:“ 楚惟 以佳公子韜弓珥筆,躍馬以從。” 清 吳偉業 《雁門尚書行》:“ 長安城 頭揮羽扇,卧甲韜弓不忘戰。”
“韬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基本含義
指将弓放入盛裝弓的袋子(即“韬”或“櫜”)中,字面意為攜帶兵器。該詞源自《詩經·周頌·時邁》中“載櫜弓矢”的注解,唐代孔穎達明确解釋:“櫜者弓衣,一名韬,故内弓于衣謂之韬弓。”
引申義
引申為隱藏實力、不露鋒芒,暗中準備以待時機。例如清代錢謙益在《孫楚惟詩稿序》中描述“韬弓珥筆,躍馬以從”,即通過藏弓暗指收斂鋒芒、伺機而動。
曆史用例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軍事或策略場景,如清代吳偉業《雁門尚書行》中“卧甲韬弓不忘戰”,既指攜帶武器備戰,也暗含蓄勢待發的謀略。
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比喻個人或團隊在競争或危機中保持低調、積蓄力量的狀态,強調隱忍與時機把握。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的詳細解析。
《韬弓》是一個包含兩個字的詞語,起源于古代漢字,意為隱藏弓箭。
《韬弓》的第一個字“韬”是由“音”和“骨”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第二個字“弓”是由“弓”部首組成,總共有3個筆畫。
《韬弓》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化,被用來形容隱藏弓箭等武器的意思。該詞的繁體寫法為「韜弓」。
在古代漢字中,字形的寫法和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例如,《韬弓》的第一個字“韬”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比,字形稍有變化。
1. 傳說中的英雄總是能夠韬光養晦,像韬弓藏箭一樣隱藏自己的實力。
2. 他總是韬光養晦,韬弓藏箭,不輕易暴露自己的真實意圖。
韬光養晦、韬藏、弓箭、箭矢、萬箭齊發
隱藏、隱蔽、伏擊
公開、暴露、展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