踒折的意思、踒折的詳細解釋
踒折的解釋
猶骨折。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或蹙以楚撻,或繫腳倒懸,酒客酗醟,不知限齊,至使有傷於流血,踒折支體者,可歎者也。”
詞語分解
- 踒的解釋 踒 ō 扭傷:“折臂踒足,不能進酒。”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折的解釋 折 ē 翻轉,倒騰:折騰。折跟頭。折個兒。 合搭裝 折 é 斷,弄斷:折斷。折桂(喻科舉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慘重的失敗)。 幼年死亡:夭折。 彎轉,屈曲:曲折。轉折。周折。折中(對不同意見采取調和
網絡擴展解釋
“踒折”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拼音與結構
- 拼音:wō shé(部分網頁标注為shǎn shé,但多數權威來源統一為wō shé)。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由“踒”和“折”組成,與“骨折”相關。
2.基本釋義
- 含義:指骨骼折斷,即“骨折”,尤其特指足部骨骼的損傷。例如《抱樸子·疾謬》中描述因醉酒沖突導緻“踒折支體”的場景。
3.古籍引證
- 晉代葛洪《抱樸子·疾謬》提到:“踒折支體者,可歎者也。”說明古代已用該詞描述肢體骨折的情況。
- 《廣韻》進一步解釋“踒”為“躅也”,即與足部動作相關,引申為骨折。
4.相關詞彙
- 踒閃:筋骨或肌肉扭傷。
- 踒跌:跌傷。
- 踒墊:騎馬時因坐墊不當而扭傷。
5.注意點
- “踒”字在部分語境中通“痿”,指風痹病(如“踒人”指患此病者),但與“踒折”含義不同。
- 現代漢語中,“踒折”使用較少,更多用“骨折”替代,但在古籍或醫學文獻中仍可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差異,可參考《抱樸子》《廣韻》等文獻或權威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踒折
踒折(wō zhé)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步首)和“折”(手折部),總計8畫。
踒折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形象地描述了腳步踉跄、扭傷的樣子。在字形演變過程中,踒折的寫法逐漸簡化為現在的形态。
在繁體字中,踒折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代寫法中,踒折字的形态可能有一些差異。根據字形研究,有些古籍中的寫法會将“⻊”(步首)寫成一個較為橫長的形狀,有時也可以寫成一種帶有撇折的形狀。
下面是一個關于踒折的例句:
他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踒折了腳踝。
組詞:踒傷、踒肩、踒胳膊。
近義詞:扭傷、彎曲、變形。
反義詞:正常、平直、未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