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画可的意思、画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画可的解释

旧时帝王在臣属奏章上批个“可”字。表示允准可行。《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是时,大治 洛阳宫 ,起 昭阳 、 太极殿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帝常游宴在内,乃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当画可。”《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画可,画从其所奏。”《新唐书·高宗三女传》:“朝廷大政事非关决不下,间不朝,则宰相就第咨判,天子殆画可而已。”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本朝要事对稟,常事拟进入,画可然后施行,谓之‘熟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画可”是中国古代行政文书制度中的专用术语,指帝王或高级官员在奏章、诏令等官方文件上签署同意意见的行为。该词源自唐代三省六部制运作流程,据《唐六典》记载,臣工奏章需经中书省拟定、门下省审核后,由皇帝“画可”批准方能生效,字面意为“勾画认可”。

这一制度在宋代《文昌杂录》中也有印证:“凡诏敕经门下省覆奏,得旨则画可”,表明“画可”是公文生效的关键环节。其操作形式为在文书末尾用朱笔作特定符号标记,既体现皇权权威,又保障了政务流程的规范性。

从文字学角度分析,“画”取“签署”之义,“可”表示许可,二字组合构成动补结构,完整表达了“通过签署表示准许”的行政动作。该术语沿用至明清时期,在《明会典》中仍可见“奏本呈进,候上画可”的记载,成为中国古代官僚体系运作的重要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画可”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指古代帝王在臣属的奏章上批写“可”字,表示批准或同意。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历史背景与引用

3.与其他词语的混淆

4.现代应用

“画可”的核心是帝王对奏章的批准行为,而非艺术领域术语。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可参考《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按论白环备至逼占不介逋寇采芝材子沧浪客谄诱怊怊尘顔抽调出宝春阳疵玷厝边丹渥东箱仿宋伐乌林凤旍分絃顾访故垄横杀后悔画裙徽庙加损街口驹掇倨悍钧天儁异剧终枯骸鳞翮流口水率厉马趴内寄生啮雪吞毡配手千米人柄纔此伸舒室不崇坛收污孰察四边形逖听遐视痛惩晚晌梧槚显异消缴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