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貌。 宋 孫光憲 《楊柳枝》詞之三:“驂驂金帶誰堪比,還共黃鶯不較多。”
“骖骖”是一個較為生僻的疊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古代文獻分析:
基本釋義
讀音為cān cān,本義形容修長、延伸的形态。例如宋代孫光憲《楊柳枝》詞中“驂驂金帶誰堪比”,用“骖骖”描寫金帶的纖長飄逸之态。
詞源與演變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典詩詞或文獻中,現代漢語已罕見。其語境多與自然景物或華美裝飾相關,如描寫柳枝、衣帶等輕盈細長之物。
建議: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全宋詞》等典籍,結合具體用例理解其修辭效果。
《骖骖》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骢、骢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5個筆畫。
《骖骖》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中的《骖骖》篇。在古代,骖骖一詞被用來形容馬匹奔跑時的姿态,表示快速、矯健的動作。
《骖骖》一詞的繁體字為「驒驒」。
古時候,《骖骖》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資料顯示,有部分古代文獻中使用「駔駔」來表示該詞。
1. 骖骖群馬在原野上疾馳而過。
2. 看到這匹骖骖的駿馬,我不禁為其骁勇喝彩。
1. 骖骖群馬
2. 骖骖奔騰
3. 翩跹骖骖
1. 駿馬
2. 骅骝
3. 赤兔
1. 烏黑
2. 破落
3. 衰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