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複姓。 北魏 有 莫折天生 。《通志·氏族五》:“ 莫折氏 ,本 西羌 ,世居 渭州 襄武縣 。”
“莫折”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來源與曆史
莫折是源自西羌的複姓,最早見于北魏時期。據《通志·氏族五》記載,莫折氏原為西羌部落,世居渭州襄武縣(今甘肅隴西)。北魏時期代表人物為莫折天生,屬于鮮卑族漢化改姓的案例。
讀音與演變
拼音為mò shé,部分文獻中可能與少數民族語言發音相關。現代此姓氏已較為罕見。
字面含義
“莫”意為“不要”,“折”指“折斷、破壞”,合指“不要損壞”。
例如:勸誡保護環境時用“莫折花草”,或比喻維護人際關系時用“莫折情誼”。
使用場景
多用于倡導保護公共財物、自然環境或抽象事物的完整性,如古詩詞中“勸人莫折憐芳早,把燭頻看畏曉催”(李紳詩句)。
如需進一步考證姓氏源流,可參考《通志·氏族略》等古籍。
莫折(mò zhé)是一個漢字詞組,意為“不要破壞,不要打斷”。這個詞常用于勸告或警告他人要保持穩定或不要做出某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莫折是由“艹”(草字頭部首)和“手”(手字旁)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1,其中“艹”占3畫,“手”占8畫。
莫折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一書。在古代,它的繁體寫法為“莫摺”,後來經過演變變成了現代的“莫折”。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莫字常常寫作“冒”,表示“不”的意思;摺字常常寫作“折”或“卩”,表示“折疊”或“蓋印”的意思。
1. 他告訴我,做這件事要莫折急,要慢慢來。
2. 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我們要莫折忍。
莫折在組詞中常常與其他漢字搭配使用,如:
1. 莫折急:不要急躁,要耐心等待。
2. 莫折言:不要說話過激或傷人。
3. 莫折磨:不要虐待或折磨他人。
莫折的近義詞包括:
1. 不要打斷。
2. 不要破壞。
3. 不要中斷。
莫折的反義詞可以是:
1. 可以打斷。
2. 可以破壞。
3. 可以中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