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神社的意思、神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神社的解釋

[sacrificial place] 祭神之處

詳細解釋

(1).古代祭祀社神的場所。《墨子·明鬼下》:“昔者 齊莊君 之臣有所謂 王裡國 、 中裡徼 者。此二子者訟三年而獄不斷。 齊君 由謙殺之,恐不辜;猶謙釋之,恐失有罪。乃使之人共一羊,盟 齊 之神社。”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八:“ 子路 與 子貢 過 鄭 之神社,社樹有鳥, 子路 搏鳥,社神牽攣 子路 。 子貢 説之,乃止。”

(2). 日本 神道教祭神的場所。或稱神宮。原為各村落共行農事儀禮處,後逐步發展為興建舍宇、神殿,按時祭神。 郭沫若 《創造十年》一:“在松原中,離大學後門不遠處,有一座大神社,叫 箱崎神社 ,供的是 日本 人的守護神 八旛大明 神。那種神社在 日本 國内隨處都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神社(shén shè)是漢語中的傳統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供奉神靈、祖先或曆史人物的祭祀場所。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文化研究,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礎釋義

  1. 神靈祭祀場所

    指古代中國祭祀天地、自然神祇或祖先的固定場所,如社稷壇、宗廟等。《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祭祀神靈的處所”。

    例:《史記·封禅書》載“始皇東遊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祭祀處即屬神社範疇。

  2. 日本神道教設施

    現代漢語中常特指日本神道教(Shinto)的宗教建築,用于祭祀神道教神明(kami),如明治神宮、伊勢神宮等。《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此義項為常見用法。


二、文化内涵延伸

  1. 社會功能

    神社在東亞文化中兼具宗教儀式、社群凝聚與文化傳承功能。中國周代的“社”是土地神祭壇,也是民間集會場所;日本神社則延續了祭祀、婚禮、節慶等民俗活動。

  2. 建築特征

    典型神社包含鳥居(牌坊)、本殿(神龛)、手水舍(淨手池)等結構,與中國傳統壇廟建築有文化淵源差異。中國社廟多采用對稱布局,日本神社則注重與自然融合。


三、古今詞義演變


四、當代使用場景

  1. 宗教文化研究:如日本神道教研究常涉及神社制度。
  2. 旅遊與民俗:日本神社成為文化旅遊符號(如伏見稻荷大社千本鳥居)。
  3. 曆史争議:特定神社(如靖國神社)因政治屬性引發國際讨論,需注意語境敏感性。

權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3. 王金林. 《日本神道研究》.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7.
  4. 樓慶西. 《東亞傳統建築》. 三聯書店, 2009.
  5. 沈國威. 《近代中日詞彙交流研究》. 中華書局, 2010.
  6. 趙德宇. 《日本近現代文化史》.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0.

網絡擴展解釋

神社是崇奉與祭祀神靈的場所,主要分為中日兩種文化背景下的解釋:

  1. 中文原義
    在漢語中,“神社”一詞最早指祭祀土地神的場所(如“社稷”中的“社”即土地神),後來泛指祭神之處。該詞源于古代漢語,後傳入日本并被沿用。

  2. 日本神道教建築
    在日本文化中,神社是神道教祭祀神靈的核心場所,具有以下特點:

  1. 中日文化關聯
    日語中的“神社”直接借用了漢語詞彙,但内涵演變為專指神道教場所,體現了中日古代文化交融的特點。

更多關于日本神社的分類(如别宮、攝社等)及具體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川朝海柏黃百君拜路塵谄顔承禅成一家言艟舻大腦殻倒擲德黑蘭會議得請地下鐵路對策獨學寡聞飛黃焚化浮瓜沈李改意光棍不吃眼前虧歸轸寒燈火伏昒幽假耤經濟學金腰帶僒束機聲絕情抗懷欿視連屋立足之地卯金祃牙每日價命根子默爾涅菩扭秧歌濃豔平作驞駍叵耐七閩親交侵苦如嫂騷體沈切沈燃世仇霜日枉邪危削誣事西邸羲娥奚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