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畫虎不成反類狗的意思、畫虎不成反類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畫虎不成反類狗的解釋

比喻好高鹜遠,終無成就,反贻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後漢書·馬援傳》:“ 杜季良 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緻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効也……効 季良 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西遊記》第八八回:“教便也容易,隻是你等無力量,使不得我們的兵器,恐學之不精,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孽海花》第二四回:“就怕海軍提督膽小如鼠,到弄得畫虎不成反類狗耳。”亦省作“ 畫虎類狗 ”。或作“畫虎成狗”、“畫虎類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身已許君,復何吝惜?但恐‘畫虎成狗’,緻貽污謗。”《歧路燈》第十一回:“‘這大相公聰明的很,他是看貓畫虎,一見即會套的人。’ 孝移 微笑道:‘ 端福 不甚聰明,恐畫虎類犬。’” 劉半農 《讀<海上花列傳>》:“你若沒有相當的聰明去調遣它,沒有相當的氣力去搬運它,結果隻是畫虎類狗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畫虎不成反類狗”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與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比喻模仿他人或追求高遠目标時,因能力不足或方法不當,導緻結果與原意相去甚遠,甚至顯得不倫不類、滑稽可笑。該成語常被用來諷刺好高骛遠、眼高手低的行為。


二、出處與演變

  1. 曆史淵源
    成語最早出自《後漢書·馬援傳》,原文為“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馬援以此告誡子侄應踏實學習,而非盲目效仿他人。
  2. 語義演變
    古時“狗”或指“小老虎”(虎崽),後逐漸演變為現代意義上的“狗”,諷刺意味更加強烈。如唐代劉知幾《史通》中即用“畫虎不成反類犬”表達類似含義。

三、用法與示例

  1. 語法結構
    複句式成語,多作謂語或定語,含貶義。例如:“抄襲他人創意,終會落得畫虎不成反類狗的笑柄。”
  2.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畫虎類犬、刻鹄類鹜、東施效颦
    • 反義詞:惟妙惟肖、神肖酷似。

四、寓意與啟示

該成語警示人們:

  1. 務實為本:目标的設定需符合自身能力,避免盲目攀高。
  2. 重視方法:模仿需抓住本質,否則易流于表面。
    例如古詩《戒妄效》所言:“畫虎欲肖意躊躇,筆落竟成犬之軀”,生動體現了這一道理。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畫虎不成反類狗

畫虎不成反類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做事不光明正大,結果反而適得其反,被人誤認為惡劣的品質。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行為虛僞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畫 - 十一畫(丶一丨一丨丨丶一丿丶一)

虎 - 八畫(一一丨一丨一一)

成 - 十字頭,十畫(丨一丨丨丶一一丨丶丨丶)

反 - 支字邊,四畫(丶一丨一一一丨丶)

類 - 八畫(一一丨丶丨一一丨一)

狗 - 十一畫(丶一丨一一丨丶丶丶一)

來源:

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一書中的故事《風筝誤》中,形容主人公雖然之前的努力是為了追求正義,但卻被人看成是惡人。

繁體:

畫虎不成反類狗

古時候漢字寫法:

畫 - 畫

虎 - 虍

成 - 成

反 - 反

類 - 類

狗 - 狗

例句:

他努力學習但烏龍了一把,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狗,全班同學都把他當成了考試的騙子。

組詞:

畫蛇添足、畫餅充饑、畫地為牢、類似、類推

近義詞:

畫蛇添足、畫餅充饑

反義詞:

畫蛇添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