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澒涌 ”。
亦作“ 澒涌 ”。水势广阔汹涌。 汉 应瑒 《灵河赋》:“汾澒涌而腾騖兮,恒亹亹而徂征。” 唐 白居易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澒涌同波浪,錚摐过管絃。”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加江流澒涌。”
“澒涌”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òng yǒng,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澒涌”兼具自然描写与抽象比喻的双重功能,既可用于具象的水势描述,也可延伸至社会或情感的动态表达,常见于古典文学及现代书面语中。
澒涌(hòng yǒng)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绘水流湍急、洪水汹涌的形态。是一个富有生动形象的汉字词语。
澒的偏旁部首是氵,其余的部首是谷。澒字共10画。
涌的偏旁部首是氵,其余的部首是重。涌字共8画。
澒涌一词最早见于《汉书·食货志》,用来形容水流奔腾之势。后来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成为形容水流激荡的常用词汇。
澒涌的繁体写法为「澒湩」,其中「澒」由「氵谷」组成,「湩」由「氵重」组成。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澒」的上面并没有省略的横折,形状较为复杂,与现代简化字略有不同。古代写法如下:
澒 厶 谷 三 中 戈 弓 丨 乛
1. 洪水之中,江水澒涌,咆哮着冲破堤坝。
2. 汹涌的大海上,波涛澒涌,犹如巨兽般咆哮。
澒湃、澒洋、澒渡、澒然、澒然大波等。
翻腾、激荡、奔腾、汹涌等。
平静、宁静、沉寂、停滞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