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先斬後奏的意思、先斬後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先斬後奏的解釋

[execute the criminal first and report to the emperor afterwards—act first and report afterwards] 指執法官先處決罪犯,然後向上奏聞。借以比喻先采取行動,然後再上報

隨處審囚刷卷,體察濫官污吏,容老夫先斬後奏。——《元曲選·窦娥冤》

詳細解釋

(1).《新五代史·梁臣傳·朱珍》:“ 珍 偏将 張仁遇 白 珍 曰:‘軍中有犯令者,請先斬而後白。’”後以“先斬後奏”指執法官吏先處決罪犯,然後向上奏聞。 元 曾瑞 《留鞋記》第三折:“因為老夫廉能清正,奉公守法,聖人勅賜勢劍金牌,着老夫先斬後奏。”《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包龍圖陳州粜米記》:“當時文武衆官,盡皆失色,違法者先斬後奏,正受 開封 府尹。”

(2).今多借以比喻先采取行動,然後再上報。 毛6*6*《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有些則造成既成事實再告訴它,例如發展二十餘萬軍隊,這叫做先斬後奏。” 老舍 《駱駝祥子》九:“這個事非我自己辦不可,我就挑上了你,咱們是先斬後奏。”參見“ 先行後聞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先斬後奏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先斬後奏”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xiān zhǎn hòu zòu,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原意與曆史背景

  1. 古代官員的特權:指掌握重權的官員(如欽差、封疆大吏)在處理緊急案件時,先處決罪犯,再向皇帝禀報。例如,元雜劇《窦娥冤》中,窦天章因職責特殊被賦予“先斬後奏”之權,體現了古代司法權與皇權的特殊關系。

  2. 核心字義

    • “斬”:處決、殺頭;
    • “奏”:古代臣子向君主報告。
      字面意為“先處決後報告”,強調行動優先于請示。

二、現代引申義

比喻未經上級同意先行動,造成既定事實後再彙報。例如職場中下屬擅自決策重大項目,或生活中未經家人同意購置大額物品等場景。

三、出處與典故

  1. 曆史文獻
    • 《漢書·申屠嘉傳》記載“先斬而後奏”的司法案例;
    • 《新五代史·朱珍傳》提到武将張仁遇主張“先斬而後白”(“白”即禀告)。
  2. 文學化傳播
    關漢卿《窦娥冤》使該成語廣為人知,故事中官員窦天章通過“先斬後奏”洗刷女兒冤屈。

四、用法與例句

五、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窦娥冤》原文或《漢書》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先斬後奏》的意思

《先斬後奏》是一種形容行動果斷,先行動再向領導彙報的做法。它形象地比喻在面對緊急情況時要敢于果斷行動,而不等待命令。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先斬後奏》的拆分部首是「先」和「斬」,其中「先」的部首是「⺍」,「斬」的部首是「斤」。根據漢字部首和筆畫的組合,「先」的筆畫數為3,「斬」的筆畫數為11。

來源

《先斬後奏》這個成語起源于古代中國的軍事制度和文化中。在戰争中,将領或士兵遇到緊急情況時,如果等待命令報告,可能失去最佳時機。因此,他們鼓勵軍隊在危急時刻能夠先行動,然後再向上級彙報。

繁體

《先斬後奏》的繁體寫法為「先斬後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斬」字的寫法為「斬」,「後」字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

他們為了抓住罪犯,采取了先斬後奏的行動方式。

組詞

血雨腥風、百戰沙場、先機、後顧之憂

近義詞

勇往直前、果斷行動、敢為人先

反義詞

猶豫不決、坐以待斃、守株待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