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烘堂的意思、烘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烘堂的解釋

(1).本指禦史公堂會食時舉座大笑。後泛指滿座皆大笑。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禦史故事:……凡上堂絶言笑,有不可忍,雜端大笑,則合座皆笑,謂之烘堂。烘堂不罰。”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間以滑稽嘲謔,形於風刺,更相酬酢,往往烘堂絶倒,自謂一時盛事,前此未之有也。”參見“ 烘堂大笑 ”。

(2).猶暖房。為慶賀親友生日或入宅、遷居等設宴聚會。 宋 張綱 《鳳栖梧·安人生日》詞:“怪底烘堂添語笑, 姮娥 此夜來 蓬島 。” 宋 張綱 《西江月·壬午生日》詞:“為具隨宜餖飣,烘堂不用笙簫。”參見“ 煖房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烘堂”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個含義,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一、【滿座皆笑】
原指唐代禦史台官員集體用膳時的特殊禮儀:若有人因滑稽之事忍不住發笑,全體官員便一起大笑打破肅靜,謂之"烘堂"。後引申為滿座歡笑的場景。
例證:李肇《唐國史補》記載"雜端大笑,則合座皆笑,謂之烘堂";歐陽修《歸田錄》描述官員們"烘堂絕倒"的盛況。

二、【慶賀宴會】
指為親友慶生、喬遷新居等喜事舉辦的暖房宴席,取"滿堂歡樂"之意。
文學應用:宋代張綱在《鳳栖梧·安人生日》中寫道"烘堂添語笑",又在《西江月》提及"烘堂不用笙箫",均指慶賀宴會的熱鬧場景。

注: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典故引用。如需具體文獻例句,可查看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中的完整引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烘堂》的意思

《烘堂》是指把火爐、爐竈放在室内取暖的一種方式,用以烘烤房間,并提供溫暖的居住環境。這個詞彙也可以形容招待客人,熱鬧烘托氣氛。

拆分部首和筆畫

《烘堂》的拆分部首為火(huǒ)和土(tǔ),分别位于火爐、爐竈和堂。

火的筆畫數為四畫,土的筆畫數為三畫。

來源

《烘堂》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使用火爐和爐竈來取暖,使室内溫暖舒適。同時,烘堂也是對來賓的熱情招待的一種表達。這個詞彙在詩詞和文學作品中廣泛出現,成為古代文人雅士所贊美的對象。

繁體

繁體字的寫法為烘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烘堂》的寫法并沒有改變,仍然采用現代的烘堂寫法。

例句

1.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爐火烘堂,溫暖了整個房間。

2. 他們家裡舉行了一個烘堂的晚宴,熱乎乎的爐火和美食為整個聚會增添了溫馨氣氛。

組詞

烘烤、堂屋、堂堂、堂堂正正、堂而皇之

近義詞

火爐、爐竈、烤爐

反義詞

散堂、散布、散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