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irmly]∶光明磊落,正直
(2) [strong and well-disciplined]∶形容強大嚴整
真是:堂堂正正之師,吊民伐罪之旅。——《封神演義》
(1).形容強大嚴整。語出《孫子·軍争》:“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杜佑 注:“正正者,整齊也;堂堂者,盛大之貌也。”《封神演義》第九四回:“真是:堂堂正正之師,弔民伐罪之旅。”
(2).光明正大。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子同生》:“ 朱子 駁之曰:‘聖人一筆一削,堂堂正正,豈有以曖昧之事,疑其君父者。’”《痛史》第四回:“我隻恨我姓 張 的人,從來是堂堂正正忠義相傳的,如何忽然生出你這個東西。”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十七章:“ 林少芬 堂堂正正地告訴她,人家說,他跟 徐二姐 有些不幹不淨的事情。”
“堂堂正正”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以下多維度解釋:
該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正直人格”與“外在威儀”的雙重追求,既強調内在道德,也重視外在表現。
《堂堂正正》是一個成語,指一個人或事物立場堅定,行為光明正大,毫不畏懼地追求正義、公正的品質和态度。
《堂堂正正》的部首是“廣”和“立”,它的筆畫數是14畫。
《堂堂正正》最早見于晉代周處的《匡衡贊》:“故立志者以正而不校,故堂堂正正者當之。”意思是指立志的人應該以正道為準繩,追求正直正義。
繁體字“堂堂正正”寫作“堂堂正正”,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堂堂正正》這個成語在古代寫法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他說話做事一向堂堂正正,從不做違背良心的事情。
堂堂、堂堂富貴、堂堂矜持、堂堂正身
正直、光明磊落、正值、正當
卑鄙、虛僞、不正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