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盛水或汲水的用具。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經費上》:“水鬥七箇,賃腳價一分五釐。” 孫犁 《白洋澱紀事·澆園》:“﹝ 香菊 ﹞把身子一傾,搖着辘辘把水擺滿,再吃力的把水鬥絞起。”
(2).安置在廚房等場所的有出水管的水盆。《文彙報》1982.9.6:“竈間裡兩隻自來水龍頭,兩隻水鬥,雖然用水緊張一些,但大家總是讓急用的鄰居先用。”
(3).雨水管上部的漏鬥形配件。用以彙集和調節自檐溝流下的雨水。
水鬭:1.水戰。《漢書·嚴助傳》:“臣聞 越 非有城郭邑裡也,處谿谷之間,篁竹之中,習於水鬭,便於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險。”《宋書·鄧琬傳》:“吾少習步戰,未閑水鬭。”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書一》:“至今早小子適逢承命往水鬭軍營造冊。”
(2).謂兩水洶湧相激的自然現象。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 貴州 普定衛 有二水,一曰 滾塘寨 ,一曰 鬧蛙地 ,相近前後。 吳 人從軍至此,夜聞水聲搏激,既而其響益大。居人開戶視之,波濤噴面,不可逼近,坐以伺旦。及明聲息,二水一涸一溢,人以為水鬭。”參閱《國語·周語下》、《宋史·五行志一》。
水鬥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個義項,根據使用場景不同而存在差異:
指傳統農業中用于從井、河、池等水源中取水的工具,通常由木材或金屬制成,形似桶狀,兩側系繩,通過人力上下提拉實現汲水。該義項多見于方言或古語文獻中。
示例:
“田家用水鬥從井中取水灌溉菜畦。”(描述農事場景)
來源參考: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215頁“水鬥”條目;中國農業博物館對傳統農具的記載(參見:中國農業博物館-農具庫)。
指現代建築中用于連接屋面雨水管與排水系統的漏鬥形容器,功能為收集雨水并導入下水管道,常見于樓房頂部或陽台排水口。該義項為工程技術術語。
示例:
“屋頂排水系統需定期清理水鬥,防止落葉堵塞。”
來源參考:
《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範》(GB 50015-2019)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工程術語标準》(JGJ/T 478-2019)。
參見權威文獻: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年,第6卷第289頁。
“水鬥”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常見解釋及用法:
盛水或汲水的用具
指傳統用于打水、運水的容器,如木制或金屬制的水桶。例如:孫犁在《白洋澱紀事·澆園》中描述的辘轳與水鬥配合使用的場景。
廚房中的有出水管的水盆
現代語境中多指廚房安裝的帶排水功能的水槽。如《文彙報》提到的“兩隻水鬥”即此類設施。
建築中的雨水管配件
指屋頂雨水管頂部的漏鬥形裝置,用于彙集檐溝雨水并調節水流,常見于虹吸排水系統。
戲劇《白蛇傳》中的情節
在戲曲全本《白蛇傳》中,“水鬥”是白素貞為救許仙與法海鬥法的經典橋段,如“水漫金山”場景。
古漢語中的特殊用法
個别文獻中引申為“水戰”(如明代《五雜俎》)或“兩水相激的自然現象”,但現代已罕用。
日常使用中,“水鬥”主要指前三種實用器具,後兩種多為文學或曆史語境下的特殊含義。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滬江詞典、查字典等來源。
白頭薄闆悲路岐镳客避仕避唐駁異踩屣常課掣獲騁步尺缣出牧赕賨宕往登槐丁闆子定算蜂饧光天逛逸跪安行子何容喉脣黃鹘浣練花月緣家給講目江西詩派凈濑龛壁衎然刻剡空居空調機枯死蓮兒盼兒柳谷曼丘冥骨墨吏腦頭潛火券食羣昏灑酒屍鸠率土大将軍數叨跳端邷兒溫柔體貼嗚哨無忝舞靴無業消納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