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盛水或汲水的用具。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經費上》:“水鬥七箇,賃腳價一分五釐。” 孫犁 《白洋澱紀事·澆園》:“﹝ 香菊 ﹞把身子一傾,搖着辘辘把水擺滿,再吃力的把水鬥絞起。”
(2).安置在廚房等場所的有出水管的水盆。《文彙報》1982.9.6:“竈間裡兩隻自來水龍頭,兩隻水鬥,雖然用水緊張一些,但大家總是讓急用的鄰居先用。”
(3).雨水管上部的漏鬥形配件。用以彙集和調節自檐溝流下的雨水。
水鬭:1.水戰。《漢書·嚴助傳》:“臣聞 越 非有城郭邑裡也,處谿谷之間,篁竹之中,習於水鬭,便於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險。”《宋書·鄧琬傳》:“吾少習步戰,未閑水鬭。”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書一》:“至今早小子適逢承命往水鬭軍營造冊。”
(2).謂兩水洶湧相激的自然現象。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 貴州 普定衛 有二水,一曰 滾塘寨 ,一曰 鬧蛙地 ,相近前後。 吳 人從軍至此,夜聞水聲搏激,既而其響益大。居人開戶視之,波濤噴面,不可逼近,坐以伺旦。及明聲息,二水一涸一溢,人以為水鬭。”參閱《國語·周語下》、《宋史·五行志一》。
“水鬥”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常見解釋及用法:
盛水或汲水的用具
指傳統用于打水、運水的容器,如木制或金屬制的水桶。例如:孫犁在《白洋澱紀事·澆園》中描述的辘轳與水鬥配合使用的場景。
廚房中的有出水管的水盆
現代語境中多指廚房安裝的帶排水功能的水槽。如《文彙報》提到的“兩隻水鬥”即此類設施。
建築中的雨水管配件
指屋頂雨水管頂部的漏鬥形裝置,用于彙集檐溝雨水并調節水流,常見于虹吸排水系統。
戲劇《白蛇傳》中的情節
在戲曲全本《白蛇傳》中,“水鬥”是白素貞為救許仙與法海鬥法的經典橋段,如“水漫金山”場景。
古漢語中的特殊用法
個别文獻中引申為“水戰”(如明代《五雜俎》)或“兩水相激的自然現象”,但現代已罕用。
日常使用中,“水鬥”主要指前三種實用器具,後兩種多為文學或曆史語境下的特殊含義。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滬江詞典、查字典等來源。
《水鬥》是指水桶或水缸。用來裝水或者其他液體的容器。
《水鬥》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氵”和“鬥”兩個部首。共有11畫。
《水鬥》一詞的來源較為簡單,就是将描述這個容器的實際名字直接用作代稱。鬥即為水桶或水缸的意思。
繁體字為《水鬥》。
在古時候,漢字《水鬥》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保持一緻。因為這個詞的字形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1. 他用水鬥從井裡打水。
2. 運貨工人肩挑着一隻水鬥。
水池、水井、水缸、水桶、水瓢
水桶、水缸、水盆、水盆子、水鍋
水池、水井、水缸、水桶、水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