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烘堂的意思、烘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烘堂的解释

(1).本指御史公堂会食时举座大笑。后泛指满座皆大笑。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御史故事:……凡上堂絶言笑,有不可忍,杂端大笑,则合座皆笑,谓之烘堂。烘堂不罚。”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间以滑稽嘲謔,形於风刺,更相酬酢,往往烘堂絶倒,自谓一时盛事,前此未之有也。”参见“ 烘堂大笑 ”。

(2).犹暖房。为庆贺亲友生日或入宅、迁居等设宴聚会。 宋 张纲 《凤栖梧·安人生日》词:“怪底烘堂添语笑, 姮娥 此夜来 蓬岛 。” 宋 张纲 《西江月·壬午生日》词:“为具随宜餖飣,烘堂不用笙簫。”参见“ 煖房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烘堂”一词主要有以下两个含义,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一、【满座皆笑】
原指唐代御史台官员集体用膳时的特殊礼仪:若有人因滑稽之事忍不住发笑,全体官员便一起大笑打破肃静,谓之"烘堂"。后引申为满座欢笑的场景。
例证:李肇《唐国史补》记载"杂端大笑,则合座皆笑,谓之烘堂";欧阳修《归田录》描述官员们"烘堂绝倒"的盛况。

二、【庆贺宴会】
指为亲友庆生、乔迁新居等喜事举办的暖房宴席,取"满堂欢乐"之意。
文学应用:宋代张纲在《凤栖梧·安人生日》中写道"烘堂添语笑",又在《西江月》提及"烘堂不用笙箫",均指庆贺宴会的热闹场景。

注: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典故引用。如需具体文献例句,可查看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中的完整引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烘堂》的意思

《烘堂》是指把火炉、炉灶放在室内取暖的一种方式,用以烘烤房间,并提供温暖的居住环境。这个词汇也可以形容招待客人,热闹烘托气氛。

拆分部首和笔画

《烘堂》的拆分部首为火(huǒ)和土(tǔ),分别位于火炉、炉灶和堂。

火的笔画数为四画,土的笔画数为三画。

来源

《烘堂》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使用火炉和炉灶来取暖,使室内温暖舒适。同时,烘堂也是对来宾的热情招待的一种表达。这个词汇在诗词和文学作品中广泛出现,成为古代文人雅士所赞美的对象。

繁体

繁体字的写法为烘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烘堂》的写法并没有改变,仍然采用现代的烘堂写法。

例句

1.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炉火烘堂,温暖了整个房间。

2. 他们家里举行了一个烘堂的晚宴,热乎乎的炉火和美食为整个聚会增添了温馨气氛。

组词

烘烤、堂屋、堂堂、堂堂正正、堂而皇之

近义词

火炉、炉灶、烤炉

反义词

散堂、散布、散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