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遠大的謀略。 明 張居正 《答王鑒川書》:“誠高見淵識,石畫鴻謨,非公愛我之深,曷得聞此。” ********* 《調整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外國語文學二系機構刍議》:“我們認為調整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外國語文學二系機構,是民族複興中應有的鴻谟。”
(2).精辟的言論;博大的學說。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然則明理引乎成辭,徵義舉乎人事,迺聖賢之鴻謨,經籍之通矩也。” 周振甫 注:“鴻謨:大的謀劃,指大文章。” 清 蒲松齡 《拟上因經筵講官進呈尚書四書講義遂谕禮部刊刻頒行天下群臣謝表》:“鴻謨因鳳詔以增輝,聖經得王言而益著。”
“鴻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遠大的謀略
指具有長遠眼光和戰略性的規劃。例如明代張居正在《答王鑒川書》中提到的“石畫鴻谟”,即形容深遠的謀劃。現代學者聞一多也曾用該詞形容民族複興的宏偉計劃。
精辟的言論或博大的學說
強調思想或理論的深刻性,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中将其與“聖賢”“經籍”并提,指代經典文獻中的核心思想。
“鴻谟”多用于形容宏觀層面的策略或思想體系,兼具實用性與學術性。
《鴻谟》(hóng mó)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指的是具有深遠影響、智慧悠遠的謀略和計策。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有預見性和應變能力的人或者某種智慧的體現。
《鴻谟》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鳥” 和 “言”。它的總筆畫數為21。
《鴻谟》一詞的來源不詳。在古代文獻和字典中,很難找到關于這個詞的确切來源和詳細解釋。然而,可以猜測這個詞可能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哲學或文化傳統。
《鴻谟》的繁體字為「鴻謨」。
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古時候寫作《鴻譞》。在古代漢字的字形演變過程中,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和調整。
1. 他是一位軍事家,經常出奇制勝,真是具有鴻谟的智慧。
2. 這本書中提到的那位智者給出了許多鴻谟之策,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鴻谟沒有固定的常用組詞,但可以根據上下文進行靈活搭配。例如:鴻谟之計、鴻谟之才、鴻谟之道。
1. 策略
2. 智謀
3. 睿智
無明确的反義詞。根據上下文,可以用與《鴻谟》相反的詞彙進行對比,例如:糊塗、愚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