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赍汩的意思、赍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赍汩的解釋

《列子·黃帝》:“與齎俱入,與汩偕出。” 張湛 注:“齎、汩者,水迴入湧出之貌。”本指水中漩渦。後引申謂泯滅;埋沒。 宋 蘇舜欽 《上範公參政書》:“若蹉跌失時,則齎汩前志,則抱恨萬世,為來者所笑戮,無復自明,亦已痛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赍汩”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屬于非常用詞彙,甚至未被主流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收錄為獨立詞條。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赍”與“汩”的本義及古義進行推斷分析:

  1. 赍 (jī)

    • 核心含義: 攜帶、持送。
    • 詳細釋義:
      • 贈送財物;持物送人。 這是其最核心的古義。如《說文解字》:“赍,持遺也。” 指拿着東西去贈送。
      • 懷抱,持有(某種想法或情感)。 如“赍志而殁”(懷抱着未遂的志願而死去)。
      • 旅行人攜帶衣食等物。 如“赍盜糧”(把糧食送給盜賊,比喻做有利于敵人的事)。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均收錄此字,釋義以“持送”、“懷持”為主。
  2. 汩 (gǔ / yù)

    • 讀音 gǔ 時的核心含義: 水流的樣子或聲音;擾亂。
    • 詳細釋義:
      • 水流急貌;水流聲。 如《說文解字》:“汩,治水也。”段玉裁注:“治水,理水也…引申之凡理皆曰汩。”後多指水流湍急的樣子或聲音,如“汩汩”(水流動的聲音或樣子)。
      • 迅疾的樣子。 如“汩流”(急流)。
      • 擾亂,弄亂。 如“汩亂”(擾亂)。
    • 讀音 yù 時的含義: 迅疾的樣子(同“聿”或“矞”),但此音義在現代已極少使用。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此字有詳細釋義,區分不同讀音和含義。

“赍汩”的可能含義推斷:

由于“赍汩”并非固定搭配的合成詞,其确切含義需依據具體語境判斷。結合兩字本義,可做以下推測:

  1. 攜帶(財物或情感)如流水般迅疾或動蕩不定。 此解側重“赍”的“持送、懷抱”義與“汩”(gǔ)的“水流急、擾亂”義的結合,形容所持之物或所懷之志在傳遞或持守過程中狀态不穩、急速變化或被擾亂。
  2. (情感、心志)被紛擾或擾亂。 此解側重“汩”(gǔ)的“擾亂”義作用于“赍”所“懷抱”的内容(如志向、情感),意指懷抱的志向或情感受到幹擾而不得安甯或實現。

結論:

“赍汩”不是一個規範、通用的現代漢語詞彙,其含義模糊且依賴上下文。最合理的理解方向是将其視為“赍”與“汩”兩個單字意義的臨時組合,核心意象圍繞“持送/懷抱”與“水流急/擾亂”的結合,引申為所持之物或所懷之志處于急速、動蕩或被擾亂的狀态。若在古籍或特定文本中遇到此詞,需結合具體文意仔細推敲。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赍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 讀音:jī gǔ(ㄐㄧ ㄍㄨˇ)。
    • 出處:源自《列子·黃帝》中“與齎俱入,與汩偕出”,張湛注:“齎、汩者,水迴入湧出之貌”,本義指水流回旋、湧出形成的漩渦。
  2. 引申義
    後引申為泯滅、埋沒,多用于形容志向、抱負等因外界因素未能實現。例如宋代蘇舜欽在《上範公參政書》中寫道:“若蹉跌失時,則齎汩前志”,表達了對理想被埋沒的憂慮。

  3. 文獻用例

    • 《列子》中的描述側重自然現象,而蘇舜欽的用法則賦予其抽象含義,體現詞義的演變。
    • 張湛的注解進一步明确了其原始意象與引申邏輯。
  4.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屬于生僻的古語詞彙,常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特定文學作品中。如需深入理解,建議結合《列子》原文及曆代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愛寶碧香蠶麥漕臣操次觇行愁緒道程打鐵府倅圪塔格天宮紗挂鈎慣曆鶴山仙人紅毛晦節貨币家老爺家理簡寂踐政驕貴家主翁桀傲不馴姬漢計劃生育崚崚陵廬闾戶脈望麻力攀花庖馔朋朋平安喏千古奇冤乾酒遣軍碻鑿栖誠起送祁奚舉午取信熱症軟口湯缫絲娘僧制赸笑叔郎素淨陶闆途程推變推垛子吾輩五眼小水校外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