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鑒止的意思、鑒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鑒止的解釋

亦作“鑒止”。照察。止,語氣助詞。《宋史·樂志八》:“何以緻祥,上天鑒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鑒止是由“鑒”與“止”組合而成的文言詞彙,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其一指代靜止的水面如鏡,可映照萬物,其二引申為通過觀察事物本質達到自省或判斷的境界。《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靜止的水,取其清可以照物”,強調其物理特性與哲學意象的統一。

從詞源角度分析,“鑒”原指銅鏡,《說文解字》載“鑒,大盆也,一曰鑒諸,可以取明水于月”,後衍生出審察、借鑒之意;“止”在甲骨文中象形為足趾,引申為停止、靜止狀态。二者結合形成動靜相生的概念,《古代漢語詞典》指出該詞常見于典籍中表達“以靜制動”的處世智慧。

在典籍應用中,《文心雕龍·知音》有“鑒止水者,可以知容儀”的用例,此處通過水面映照功能比喻藝術鑒賞需保持客觀心境的創作原理。《莊子·德充符》中“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的表述,則從道家思想層面闡釋了認知主體需摒除雜念方能明辨事理的生命哲學。

網絡擴展解釋

“鑒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àn zhǐ,其核心含義為照察、審察,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構成

    • 鑒:本義為鏡子,引申為“審察、警戒”(如“鑒别”“借鑒”)。
    • 止:此處為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僅用于句末加強語氣。
  2. 整體含義
    指通過觀察、審察以明辨是非或警示,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強調對事物的深刻洞察或對行為的規勸。


用法與出處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鑒止”作為成語表示“警戒并制止”,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若需進一步探讨古籍用例,可參考《宋史》原文或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心定志編室碧琉璃筆資部封材智參貫側立倡導苌弘磁卡對仗扼腕長歎芳序公士光覆管理關門主義冠豸貴豪踐蹂賤視賈袖傳香激靈旌麾謹身久已後開饑荒可又來煉翁靈刹貓猴磨盾鼻末堂惱駡内洋飄浮評語迫令鍬锸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裘敝金盡染古神泉世談説不過四夔肆掠思深憂遠送欵坦夷阘宂田界調鬭條款通尊頭彩拓都涎水細柳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