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群雁。 宋 王仲旉 《南都賦》:“鳧鶵鶴子,鵠侶鴻儔。”
(2).比喻高潔傑出之輩。 唐 劉太真 《房州刺史杜府君神道碑》:“儒書仙籙,開卷自得;鶴侶鴻儔,風期相許。”
“鴻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鴻”指鴻雁,“俦”意為伴侶、同類,合起來指成群的大雁,常用于文學描寫自然景象。
例如宋人王仲旉《南都賦》中的“鳧鶵鶴子,鵠侶鴻儔”,便是以“鴻俦”與“鶴侶”并列,描繪群鳥翺翔的意境。
古人常以鴻雁高飛象征品性高潔,故“鴻俦”也引申為品德或才華出衆的群體。
如唐代劉太真《房州刺史杜府君神道碑》中“鶴侶鴻儔,風期相許”,即以“鴻俦”贊譽志同道合的傑出人物。此外,“鴻俦鶴侶”作為成語,更強調這種比喻義,指代高尚或卓越之人。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成語組合,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鴻俦》指的是志趣高尚,才情出衆的朋友或者夥伴。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人際關系中的良友或知己。
《鴻俦》這個詞的部首是鳥(鳥字底部),由一共有21筆。
《鴻俦》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皇風·鴻俦》中,成為了經典文學作品中的常用詞彙。
《鴻俦》的繁體字為「鴻俦」。
在古時候,「鴻俦」可能被寫作「鴻㒸」或者「鳘㖦」。
1. 他們是一對鴻俦,長年以來一直相互支持和幫助。
2. 他在困境中找到了一位鴻俦,終于走出了困境并取得了成功。
風鴻俦、知己鴻俦、仙鴻俦
知交、好友、親密夥伴
敵人、對立者、仇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