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聞的意思、記聞的詳細解釋
記聞的解釋
(1).記述所聞。《史記·封禅書》:“厥曠遠者千有餘載,近者數百載,故其儀闕然堙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雲。”《孔子家語·六本》:“記聞而言,無務多説。” 王肅 注:“但記所聞而言,言不出説中,故不可以務多説。” 清 陳儀 《康熙六十年頒曆拟禮部請上尊號疏》:“於時書契未開,靈蹟丕顯,千世而後,猶可記聞。”
(2).記事與見聞。 元 袁桷 《鄧淳翁<春秋集傳>序》:“夫因義例以明聖人之意,懼義與例不得而盡,廣其記聞,不燭於理,則事益無以自附。”亦指記誦與見聞。 清 沉德潛 《蔣先生傳》:“其於學有心得,不專恃記聞浩博也。”
詞語分解
- 記的解釋 記 (記) ì 把印象保持在腦子裡:記憶。記取。記性。博聞強記。 把事物寫下來:記錄。記功。記者。 記載事物的書冊或文字:遊記。日記。大事記。 符號,标識(?):印記。标記。記號。 古時的一種公文:奏
- 聞的解釋 聞 (聞) é 聽見:聞診。聞聽。聞訊。博聞強記。聞過則喜。聞雞起舞(聽到荒雞鳴而起舞,喻志士及時奮發)。 聽見的事情,消息:新聞。傳聞。見聞。 出名,有名望:聞人。聞達。 名聲:令聞(好名聲)。丑聞
網絡擴展解釋
“記聞”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記述所聞
指記錄或轉述聽到的内容。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史記·封禅書》:“厥曠遠者千有餘載,近者數百載,故其儀闕然堙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雲。” 這裡的“記聞”強調對傳聞或曆史事件的整理與記載。例如清代陳儀在奏疏中提到“千世而後,猶可記聞”,即指通過文字留存後世。
2.記事與見聞
泛指對事件和見聞的記錄,或指個人的知識積累。元代袁桷在《春秋集傳序》中提到“廣其記聞”,即通過擴展見聞來輔助理解經典。清代學者沈德潛也提到“不專恃記聞浩博”,強調學問需結合理解而非單純依賴記憶。
補充說明
- 古籍關聯:該詞常出現在曆史文獻中,如《孔子家語》提到“記聞而言,無務多説”,強調記錄需精準。
- 現代用法:可用于描述對見聞的整理,如“特為記聞”(記錄重要事件)。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史記》《孔子家語》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記聞》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記錄和聽聞的事物。它的拆分部首是“言”和“門”,總共有14個筆畫。
《記聞》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發展的過程中。在古代,人們常常依賴口述傳承,所以記錄事物的重要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個詞也可以在繁體字中找到,它的寫法是「記聞」。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記」字的寫法是一隻手持紀錄闆而站在口邊的形象,「聞」字的寫法則是一個耳朵和一個門的結合,代表着聆聽之意。
以下是一個關于《記聞》的例句:
他喜歡讀書,有時會把一些有趣的事情記錄下來,作為獨特的《記聞》。
和《記聞》相關的組詞有:記事、記述、記載等。
近義詞包括:記錄、紀實、記憶等。
反義詞則可以是:忘記、遺忘、遺失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