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秦 都 鹹陽 。 唐 李峤 《上高長史述和詩啟》:“用過 秦 肆,懸輕 呂氏 之金;持入 周 京,即貴 洛陽 之紙。”按, 高誘 《<呂氏春秋>序》:“ 不韋 乃集儒書,使著其所聞,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合十餘萬言。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名為《呂氏春秋》。暴之 鹹陽 市門,懸千金其上,有能增損一字者與千金。” 李峤 文即用此事。
“秦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秦肆”指秦朝都城鹹陽,常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代指秦代政治文化中心。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李峤的《上高長史述和詩啟》,文中提到“用過秦肆,懸輕呂氏之金”,引用了《呂氏春秋》的典故:
呂不韋曾将《呂氏春秋》懸挂于鹹陽城門,聲稱能增删一字者賞千金,以此彰顯著作的精妙。此處“秦肆”既指鹹陽城,也暗含對文化權威的象征。
現代語境中,“秦肆”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論述,強調秦代都城的文化與政治地位。例如:“秦肆繁華,盡顯帝國氣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古籍《呂氏春秋》或唐代李峤相關文獻。
秦肆是一個成語,可以拆分為“秦”和“肆”兩個字。其中,“秦”是一個姓氏,源自于中國曆史上的一個朝代,秦朝。而“肆”這個字,意為“四”,表示數字“4”。
秦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國時期。戰國時期,秦朝是當時的一個強大國家,處于兵強馬壯的狀态。因此,“秦”一詞在那個時期代表着強大、威嚴、權勢等意義。而“肆”則表示秦朝的統治已經延伸到了四方,即“四面八方”,暗示其強大的勢力範圍。
秦肆在繁體字中寫作「秦肆」,和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中,秦肆可以寫作「秦肆楚九斬」。這種寫法中的“楚九斬”,表示在九州之間斬斷楚國的意思,也是對秦朝實力的一種誇張描述。
例句:他經營的企業規模如同秦肆,遍布全國各地。
與秦肆相關的組詞有“秦自助”、“秦漢甕城”等等。
近義詞:秦王、秦帝。
反義詞:弱國、降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