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虛妄不實。《漢書·朱買臣傳》:“守邸怪之,前引其綬,視其印, 會稽 太守章也。守邸驚,出語上計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誕耳!’”《朱子語類》卷二七:“聖人雖有心,也自是不欺誑,不妄誕。”
(2).荒誕不經。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二:“本事詞載榴花事極鄙俚,誠為妄誕。”《西湖佳話·雷峰怪迹》:“嘗思聖人之不語怪,以怪之行事近乎妄誕而不足為訓。” 太平天囯 洪仁玕 等《戒浮文巧言谕》:“至祝壽浮詞,如‘鶴算’、‘龜年’、‘嶽降’、‘嵩生’及‘三生有幸’字樣,尤屬不倫,且涉妄誕。”
(3).狂妄,放肆。 明 朱鼎 《玉鏡台記·王敦反》:“書生不自量,對吾主恁妄誕猖狂。”
“妄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核心層面解析,綜合多個權威來源信息:
虛妄不實
指言論或事物缺乏事實依據、不符合實際。例如《漢書·朱買臣傳》中記載,當人們質疑朱買臣的官職時,稱其言論為“妄誕耳”。
荒誕不經
形容内容離奇古怪、違背常理。如宋代陳鹄在《耆舊續聞》中批評某些記載“極鄙俚,誠為妄誕”,強調其不合邏輯。
狂妄放肆
用于描述人的态度傲慢無禮或行為放縱。明代朱鼎的文獻中曾以此義批判人物性格。
用法示例:
近義詞:誇大、荒唐、怪誕(參考)。
總結來看,“妄誕”兼具對内容真實性的否定與對态度行為的批判,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妄誕》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虛妄、荒謬、不真實。
《妄誕》的部首是女字旁,部首筆畫數為三畫。
《妄誕》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鶴鳴》中。
《妄誕》的繁體字為「妄彈」。
在古代漢字中,「妄」的打法稍有變化,以現代寫法來說,上方有個小點。
他的言辭妄誕,毫無根據。
妄自尊大、妄圖、妄動
荒謬、虛幻、不切實際
真實、實在、可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