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陽的意思、河陽的詳細解釋
河陽的解釋
[Heyang] 古地名,在現在河南省孟縣西
詳細解釋
(1). 黃河 北岸。 南朝 梁 江淹 《别賦》:“君居 淄 右,妾家 河 陽。” 元 袁桷 《清明》詩:“ 河 南禁酒 河 陽飲,醉醒相看總有情。”
(2). 晉 潘嶽 曾任 河陽 縣令,後多以“河陽”指稱 潘嶽 。 唐 王維 《為人祭李舍人文》:“名高 江夏 之童,貌奪 河陽 之美。” 宋 蘇轍 《寄題江渙長官南園茅齋》詩:“ 河陽 罷後成南圃, 彭澤 歸來卧北窗。” 甯調元 《燕京雜詩》之二:“容易 河陽 絲兩鬢,婦人醇酒未應憐。”
詞語分解
- 河的解釋 河 é 水道的通稱:河道。河溝。河谷。河流。河灘。河沿。河鮮(供食用的新鮮河魚、河蝦等)。河港。河灣。河網。河運。内河。 特指中國黃河:河套。河防。 指“銀河系”:天河。河漢。 筆畫數:; 部首:氵
- 陽的解釋 陽 (陽) á 明亮。 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通貫所有物質的兩大對立面之一,與“陰”相對: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二氣。 指“太陽”:陽光。陽面。陽曆。向陽。夕陽。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陽
專業解析
“河陽”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可從地名和典故兩個核心層面進行闡釋:
一、 基本詞義與地理指向
“河陽”一詞由“河”與“陽”二字構成。
- 河: 在古代漢語中特指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 陽: 在漢語地理命名規則中,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因中國地處北半球,陽光主要照射山南水北)。
- 合義: 因此,“河陽”的字面意思即指黃河的北岸地區。這是其最基礎的地理方位含義。
二、 作為曆史地名的具體指代
“河陽”在中國曆史上長期作為一個具體的地名存在:
- 古邑名: 春秋時期屬晉國,故址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是黃河北岸的一個重要城邑。
- 古縣名: 西漢至北宋時期長期設置。治所多次變遷,大緻在今河南省孟州市及周邊區域。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潘嶽(潘安)曾任河陽縣令,留下了重要典故(見下文)。隋唐時期,河陽縣因其地理位置(黃河重要渡口——河陽橋所在地)成為軍事要沖和交通樞紐。唐代詩人杜甫《石壕吏》中“急應河陽役”即指此地。
- 舊縣名: 指1913年至1996年存在的孟縣(今河南省孟州市)。1996年孟縣撤縣設市,更名為孟州市。
三、 核心文化典故:潘嶽(潘安)與“河陽一縣花”
“河陽”一詞之所以在文學史上聞名遐迩,主要源于西晉美男子、文學家潘嶽(字安仁,俗稱潘安)擔任河陽縣令時的典故:
- 典故内容: 據《白氏六帖》等古籍記載,潘嶽在任河陽縣令期間,勤于政事,廣施仁政。他尤其喜愛種植桃李等花木,下令在全縣遍植桃花、李花。每到春季,河陽縣境内繁花似錦,景色美不勝收,赢得了百姓的愛戴和傳頌。
- 典故提煉: 由此産生了“河陽一縣花”、“花縣”、“潘嶽縣”、“潘令花”等成語和代稱。
- 文學意義: 這些典故被後世文人廣泛引用,用以:
- 贊美地方官吏治理有方、政績卓著,使地方繁榮、百姓安樂。
- 形容地方風景秀麗,繁花似錦。
- 特指縣令(縣宰)之職。
- 文學例證:
- 唐代李白《贈崔秋浦三首》:“河陽花作縣,秋浦玉為人。” (引用《白氏六帖》)
- 唐代杜甫《花底》:“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 (引用《白氏六帖》)
- 唐代白居易《白牡丹(和錢學士作)》:“唐昌玉蕊花,攀玩衆所争。折來比顔色,一樹如瑤瓊。彼因稀見貴,此以多為輕。固知物無定,適隨世重輕。豈惟花獨爾,理固人事并。君看入時者,紫豔與紅英。潘嶽栽成縣,河陽花滿城。” (引用《白氏六帖》)
- 唐代李商隱《縣中惱飲席》:“若無江氏五色筆,争奈河陽一縣花。” (引用《白氏六帖》)
“河陽”一詞,其地理本義指黃河以北地區。作為曆史地名,它主要指今河南省孟州市一帶的古邑、古縣。其最深遠的文化影響則源于西晉潘嶽任河陽縣令時“遍植桃李”的典故,由此衍生出“河陽一縣花”等成語,成為稱頌地方官德政、描繪地方美景的經典文學意象,曆經千年而不衰。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1986).《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權威詞典,提供詞條釋義及書證)
-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編纂委員會. (2005).《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詳細解釋“河陽”作為曆史地名的沿革與地理位置)
- [唐] 白居易.《白氏六帖事類集》. (記載潘嶽河陽種花典故的重要早期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河陽”是一個具有曆史與文學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地理含義
-
地理位置
河陽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孟縣(現孟州市)西,地處黃河北岸。
- 根據“山南水北為陽”的命名規則,“河陽”即指黃河以北的區域。
- 不同朝代名稱有變:秦代稱“河雍”,漢代為“河陽”,唐代屬“孟州”,明代改稱“孟縣”。
-
曆史沿革
該地是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所在地,也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故裡。
二、文學與典故
-
指代潘嶽
晉代文人潘嶽曾任河陽縣令,後世常以“河陽”代指潘嶽或其政績。
- 如唐代王維《為人祭李舍人文》中“貌奪河陽之美”,即以“河陽”隱喻潘嶽的風采。
- 宋代蘇轍詩句“河陽罷後成南圃”也沿用此典。
-
詩詞中的意象
南朝江淹《别賦》中“妾家河陽”、元稹詩“河陽飲”等,均借“河陽”表達離别或地域意象。
三、現代含義
如今“河陽”作為曆史地名,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實際行政區劃已歸屬河南省孟州市。
别人正在浏覽...
捱擠把風插銷齒錄刺臨寸誠撮科打哄待交逮引洞谙東錢瘋癫俸請雰霾紛纭該洞公牒骨笄好行小惠黑鎢礦徽策晦盲否塞輝鑴會向借支棘槐汲縣冢濬源看來筐籠蠟染蓮花白曆寵泯默嫩寒釀亂攀岩枇沐平圓切戒凄眷契令認為桑眼商道社北射鈎誓辭釋卷水中捉月庶子遂路搯膺天造地設外寬僞局問甯無理式無情無緒脅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