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梳,洗。《後漢書·濟北惠王壽傳》:“頭不枇沐,體生瘡腫。”
“枇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詞義解析
“枇沐”指梳洗,包含梳理頭發和清洗身體的含義。其中“枇”指梳子或梳理動作,“沐”本義為洗頭,後泛指洗滌。
2. 古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濟北惠王壽傳》:“頭不枇沐,體生瘡腫。”描述因長期不梳洗導緻身體生瘡的情況,強調個人清潔的重要性。
3. 現代使用
“枇沐”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屬于生僻詞,多見于古籍或曆史文獻研究。日常表達中可用“梳洗”“洗漱”等替代。
補充說明
部分詞典(如)将其拆解為“枇”與“沐”分别釋義,但實際應用中需結合語境整體理解。
《枇沐》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詞語,它指代一種古老而珍貴的植物。枇杷樹是一種果樹,枇杷果實圓潤飽滿,肉質細膩香甜,深受廣大人們的喜愛。而《枇沐》之中的“沐”字,意為洗滌或沐浴,代表着人們在采摘枇杷時獲得快樂與滿足。
《枇沐》的拆分部首為“木”和“水”,即木字旁和水字旁。它的筆畫數為14,其中“枇”的筆畫數為8,而“沐”的筆畫數為6。
《枇沐》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獻中,最早出現在《唐傳奇·酒肆耳熟客初生》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枇沐」。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枇杷的部首常常寫作“木”,而“沐”字的寫法則常見于一些古籍、碑銘、畫作等藝術品中。不同朝代的書法風格有所差别,但均傳承了古代文人書法的氣息。
這裡給出幾個使用《枇沐》的例句:
1. 古代文人常常在枇杷林中尋找靈感。
2. 祖父教會孫子采摘枇杷,讓他體驗枇沐的快樂。
《枇沐》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例如:
1. 枇杷花
2. 枇杷園
3. 枇杷酒
近義詞:
1. 枇杷享
2. 枇杷香
反義詞:
1. 枯萎
2. 枯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