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套。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近時文人墨客,有以淺近之情事而敷以深遠之華,以寒暄之套習而飾以綺繪之語。”
“套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指俗套或陳舊的慣例,常用于描述缺乏新意的固定模式。該詞最早見于明代謝肇淛的《五雜俎·事部二》,原文提到文人墨客用“寒暄之套習”粉飾語言,即用程式化的客套話搭配華麗辭藻。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擴展為成語,強調機械遵循既定規則而缺乏變通的行為,例如:
需注意語境差異:
提示:該詞屬于相對生僻的書面用語,日常交流中更常用“套路”“陳規”等替代詞。
《套習》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套和習。
套的部首是毛字頭,總計6個筆畫;習的部首是孚字底,總計3個筆畫。
《套習》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在習慣、經驗上僵化、死闆,沒有新意的狀态。
繁體字中,套的寫法為「套」,習的寫法為「習」。
在古代漢字中,套的寫法有多種變體,如「套」、「草」等。習的寫法也有變體,如「學」、「希」等。
他的思維一直套習不動,缺乏創新的靈感。
習慣、習俗、習性、套路、套近乎
固步自封、不思進取
開拓創新、革新進取
【别人正在浏覽】